老师说过:“50年前,渭河水清的能洗衣服,还可以喝哩”!我也向老人们求证过。几年前看着黑乎乎的河水和上游水库游下来的小鱼,我梦想着那个时代,她的美好。
因为她是我们小时候的自然乐园,大一点的孩子玩的项目比我们还多。抓水鸟、掏鸟蛋、吃草梗、辨植物、钓鱼、抓乌龟、撵野鸭子、看荻海茫茫……我们这儿的孩子,一般是指男孩儿,通常都会几项拿手绝活,比如,游泳、钓鱼……
我曾经看到过,有一群男孩,手携手,臂挽臂,从渭河的一个窄口走过来,迎着下午的骄阳,气势颇壮。还有一个小男孩儿,在渭河对面的水塘游泳,点一堆火,烤着,柴有些潮潮的,但冒出的烟已足够,烤干他,使他不至于感觉太冷,我们观摩了他一小会儿,在一个远远的沙梁上。
我们这些女孩子,只能玩一些较文艺的游戏。在沙梁旁的矮密槐树林中,造一间房屋,里面有沙发,有凳子,桌子上还有鲜花。感觉住在里面既凉快又好看。旁人从路边经过也不会发觉。当然,也看到了书本上印着的类似蚊香的植物,长在水边。还有丛丛的荻子林,里面有好多鸟做窝,一到深秋,又变成白茫茫一片,好似鹅毛,不知道做成棉衣会不会很暖和。现在想来,不知道是不是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荻花,但肯定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那方了罢。
现在沙梁已不复存在,变为他人的腰包。以前去很远的地方也有这种路,依水而建,崎岖却方便。虽然材料不同,但是现在想来或许方法是依当年苏公建苏堤,无心插柳,柳却成荫。
在我们的成长中,最害怕的传闻,是那个那个孩子,又被淹死了。虽然有不小心,但大多都是因为不良商人,挖沙所造成的坑洞所致。但孩子们的玩心依旧很盛,最长去的地方还是我们的秘密后花园。
现在孩子少了,有了新的玩耍。但是高中老师曾说过:“你们九零后耍的也太少了吧”。本来要说什么,但一看我们惊愕的表情,也就三缄其口了,尤其还面对一群女生,恐怕更有避口不言的必要了。
在新建的沙堤公路上骑着自行车,吹着有些热但却清凉的风,看着两岸人造的或野生的植物,颇有暖风熏的游人醉之感。虽然景物颇显单调,但渭水清清,水鸟低飞。新的绕水堤路也在修建。希望依势而建,到时不说濯我衣,但舒我心倒是可能的。(但我最想的还是濯我长长衣袖。)
渭河有的不仅是景色,还有故事。在几千年的长河中,它或南移或北移,早已不是初时的轨迹,同她一起向东而去的还有我们的热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