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昔日清末之时,国难粹凶,四方扰攘。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权贵者横行当道,苍生饱受涂炭之苦,百姓恨不能生啖其肉。外国强悍皆犯中华疆土,强国欲侵,弱国尚有分食之图,社稷若虚无之处,沃土如是虬须。
彼时,无飞机大炮,无钢铁工业,纵观九州,目不识丁者九成矣已;权贵者当道横行,鱼肉生灵。泱泱大国如水中芦苇,岌岌可危。
02
值此国难之际,革命奋起当头,视天下为己任,不顾自身危急存亡,重塑濒临灭亡之古国。尝以半壁江上之地,率亿万之众,一比四兵力相较。
此等劣势之下,争割地而治其弊,驱鞑虏而夺山河,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无名烈士伏尸百万,终力挽狂澜,横扫八荒四百万敌军,占千万公里土地之权。鞭挞列强,威震四海!
建国之后,废资本之道,兴革命之路,平四方乱贼,修改革之条例,以强天下之民。扶无产之众,创社会主义之言。平壤一役,开御宇之太平,短短数十余载,立足于世界之巅,望首于恒宇之外,地球人口四之有一。天下已定,后辈自强之业也。
03
今吾辈富足衣食,无饥寒之苦;坐高楼而诵读诗书,无奔走之劳;驱网络而游于宇宙,无封闭之惘;岁有余而遗之裘葛,无后世之患矣。此皆从前未尝唾手可得也。
当此之世,尚有贪图安逸、终于享乐之辈,其之志何在?实乃耽于三尺之安乐,而忘万里之晴空,蛰于小泽而意殆,渐失无垠之苍穹。故非常之观,而人之所罕至焉,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04
余生二十余载,尝益慕圣贤之道。十五岁时,夙夜未眠,读四书五经,盖深知读书之善也。至大学,荒废其道数载,而后觉醒。今以读书之善告知于后世,望读此文者能勤勉学之,言和色宜,切不可忘乎所以。
节选自《谈读书》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最后,借古诗一首体味读书之好,真乃逆天改命之道也!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