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佛教格言
这是一句佛教格言,也就是从这一章开始,我才开始真正体会到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并不仅仅是一个方法,而是一种修养。
无论别人做什么,我们只听到了他们的观察, 感受,需要,请求。而当观察不一目了然时,需要我们询问。常用的疑问句:
a)他人的观察:上次我跟你说话声音有点大,你是说这件事情吗?
b)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你很生气,你希望我说话小声点是吗?
c)他人的请求:你是不是希望我能够细心的帮你看导航?
这是印证式倾听,去求证自己对他人说话的理解。这里,我们的语气很重要。让对方感到我们是在体会他们,而不是下结论。对自己的理解没有把握时,需要确认。
对方越是有明显的情绪,越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反馈。如果我们是说话的那个人,清楚表明我们是否期待反馈。
留意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所有的批评,辱骂和嘲讽就会消失。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其实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否则,只是分析自己和他人的过错,就会认为自己被贬低了。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
(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没有的东西。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一般来说,这反映了我们也需要得到关心。一旦我们能够觉察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别人。
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听到别人的声音。—— 联合国前秘书长汉马斯克德
如果做不到,我们还可以有两种选择:
(2)大声提出请求。
(3)换一个环境。等平静下来了,再回来。
实践反省
前天,我和先生在路上闹不愉快。我们一起开车去一个地方,根据导航提示,那个路口本来要转弯。结果他错过了,需要往前开再调头回来。他把手机给我,很明显他需要我的帮助。我拿着手机重新导航,调头过来时,导航提示200就要右转,而我怕导航车头没识别准,没提前说。调头过来后开几米就是实线,导航声音提示右转。而我们在最左侧道,右转要跨四个车道。先生听到导航说前面红绿灯右转,喊到“你怎么不提前告诉我右转?这里四条道,我怎么转过去?!” 面对他的怒吼,我也气的不行,心想你是开车的,怎么总要我看导航。我开车时也没说要你看导航。竟然还埋怨我,再说,这个路口转不了,下个路口再转不就行了。怎么每次都喜欢对发生的事情埋怨,而不关注于解决问题。其实我内心有了这么多的埋怨,也没去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所以,也没想到怎么去做非暴力沟通。我只是同样生气的说“我不知道!”
“什么你不知道?让你看导航,你怎么不知道?你看你的态度!”
“你态度好吗?你先吼的,我才这样的!我怕导航识别错了车头,想开几步再看对不对。我怕提前说了,反而错了。因为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
现在反过来看,我哪有心情去非暴力沟通。我都没有照顾好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不平静,也无法去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好在做了一些客观解释后,先生也不追究了。前面左转再调头回来了。
事情过去一天了,我仍然在想,我当时怎么就做不到非暴力沟通呢?今天这一章给了我答案。读到这一章,我才有点顿悟,非暴力沟通远不止四个要素这么简单。非暴力沟通,是一种修养,而不仅仅是方法。说出别人的感受和需要,要在自己态度诚恳的前提下,让别人感到我们真正的在体会他们,而不是指责或者为了沟通而沟通,需要真正的体会。
另一方面来说,如果我们把别人的说话方式看成他们表达感受和需要的方式,就不会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或者屈辱。在我看来,这也是需要很高修养的。
回到昨天发生的事情,我想当时先生的感受应该是着急,之前自己错过了一个路口,这里又错过一个。他很着急,也担心自己到目的地太晚。
我首先要从心里承认他着急,担心的感受。他说的话只是表达他的着急,他的需要是顺利快速的到达目的地。
有了这一层理解,我也不会认为他是在指责我。当他说“你怎么不提前告诉我右转?这里四条道,我怎么转过去?!”
我可以回复他“又错过了一个路口,你一定很着急,对吗?你希望尽快到达目的地。” 当我抱着只是去向他确认他的感受和需求时,我自己也不会认为我在委曲求全了。而仅仅只是基于我全身心倾听后的反馈。
他一定会说,那当然了。时间也不早了。我再回复,是的,你不想再出差错。你希望我帮助你看仔细每一个路口。
再总结提醒自己:
把他人的语言看成他们表达感受和需要的方式,用全身心倾听。“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