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2 周五
*晚上,个头比我还猛一点的孩子,跑过来,说要和我睡。
我愣了愣,有些尴尬,心说,这孩子打小就和我们分床分房间睡;今晚怎么突然想起来这一出?
爸爸看出来孩子是想借机和我说说话。于是,他半开玩笑的说,“别看我们长的个头不低,其实年龄还没多大呢,还是个儿童呢。儿童喜欢粘妈妈,今天让妈妈哄娃娃似的哄你睡吧,我去你房间。”
*也是,孩子到底还是个小孩呢。关了灯,我们躺在床上,孩子说,“妈妈,我小时候你也给我讲故事的。”
“嗯嗯,讲了很多呢。你不记得了?”
“记得是记得,不过,记得更多的是,你老爱给我讲一堆道理,说一堆你要这样这样,应该那样那样…”
“哦”,我不知道怎么接话。
“妈,你觉不觉得,我们好像不太亲?”
“啥?不亲?”我差点叫起来。心说,我绝对是你亲妈呀。
“我觉得我们同学的妈妈或姥姥,都可宠他们,对他们可好。我咋觉得,咱家人,都不会宠小孩呀。尤其是你,不会宠我不说,还给了我很大的压力。
现在我跟你聊天老是聊不到一块儿,没说几句,你要么生气说我,要么就讲道理,把我搞的没心情说下去了。”
*听孩子这么说,我竟无可辩驳。
是的,每每和孩子聊天,我总能把气氛带偏,搞的不欢而散,还气哼哼的觉得孩子不理解大人的心。
可我,何曾真正理解孩子的心?!
*老实说,我们一家人,从姥姥姥爷,到爸爸妈妈,都是不擅长表达亲密情感的人,家人间的交流互动,表情语气态度都偏严肃,多用指令或命令句势,对人挑不足点差评比较常见。
我们对孩子也是如此,心里有“爱和在意”,嘴上却多是“要求和指责”,甚少有“尊重平等和温柔以待”。我们和孩子之间,缺少那种甜蜜的“亲昵”感,什么“乖乖,宝贝,我爱你,你很重要”之类的话,什么“搂搂抱抱,勾肩搭背”之类的肢体接触,我们都很少对孩子说或做。
我突然想到,为什么孩子总关注我的脸色,总问我,“妈,你生气了?你看起来不高兴了…”;总是在我对他发脾气说他吵他时,委屈而愤怒的说,“你就是觉得我不好,你不喜欢我不爱我…”
我突然意识到,孩子在情感上没有安全感,没有感受过被宠爱。
是的,我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关注的很少,更别提能满足多少了。再加上,很多时候,我把自己内心乱糟糟的情绪,甩给孩子接盘背锅,你说,孩子怎么会好受呀?
*是,我可以说,我在我的爸妈跟前,也没有感受到被宠爱;我自小到大,也是被他们以“严肃的态度,不断的要求,指责,否定”对待的;我也感受不到父母对我的亲昵,我也没有情感的安全感…
是,我可以把责任推卸给我的爸妈,说他们也没有按我想要的方式给予我想要的宠爱;
可是,他们呢?他们得到过这些宠爱么?他们被这样对待过么?他们会么?有么?给的出么?…
*可是,推卸责任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哦。
只有自己为自己想要的,该做的,负起责来,不会的去学,没有的自己给自己让自己有…才可能有转变哦。
*我不想宠爱孩子么?我不想让我的孩子有情感上的安全感么?我不想孩子和我很亲近么?……
难道我想乱丢情绪垃圾给孩子么?难道我想对孩子吵吵吵么?难道我想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么?……
我想的,我不想的,这些,都是我的功课,都需要我去学,去知道要怎么做,然后去练,去一点点做的功课啊。
*别推卸责任了,别说自己不会或没有了;
为自己想要的,该做的,负起责来。让转变,从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