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历史,凭吊古迹,我们多多少少会感到庄严肃穆。时代掀起巨浪,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湮没在这巨浪下。曾经的谈笑风生、意气风发,如今甚至都寻不到踪迹。
我读历史,关注最多的并不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干戈铁马,也不是官场里的唇枪舌剑、明争暗斗,而是这些背后感人肺腑的至深人性。
我知道历史的线条是粗犷的,它要记录的是大事件,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忽略芸芸众生。这可以理解,但是总觉得很疏离。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不仅用幽默的语言(很大一部分是)描绘了明朝里的基本事件,还拨开历史,详细地还原了很多人(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的真实面孔,揣测着他们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语言对他们表示着赞誉或是同情。每当读到这种文字时,我都会觉得自己也被深深撼动了。
书中打动我最深的是朱元璋篇、朱祁镇篇、朱祐樘篇和朱由检篇(增补版和原版书名不一样,方便起见就以皇帝名命名啦。)
下面进入正题,说说很打动我的那些人那些事。由于太多了,我只列举部分:
1.马皇后:不离不弃,以诚相劝
朱元璋还没有那么强大的时候,她被许配给了他,义无反顾地照顾着他,为了给被关起来的他悄悄送饭,还烫伤了自己。无亲无故、心如铁石的朱重八,却终于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而朱元璋打完天下的时候,她宠辱不惊。在朱元璋最落魄的时候她一直站在他身边,而朱元璋崛起的时候她没有持宠傲娇。无论朱元璋有多少个妃子,我相信在他的心中马皇后永远是最重要的。
朱元璋在统治后期,脾气愈发的喜怒无常,有马皇后的规劝,才使朱元璋少伤无辜。马皇后后来病重的时候,也没有雇御医,她担心因为自己的病治不好而连累医生被朱元璋责怪。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考虑着他人的生命,是多么的慈悲啊!
2.朱祁镇:他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是一个好人
第三部有很大一部分笔墨描写的朱祁镇,相对前两部第三部的皇帝及天下的实力似乎削弱了好多,但是朱祁镇更吸引我的地方,是因为我看到的更多的人性的光辉。抛却皇帝的光环,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朱祁镇是一个有魅力很温柔的男人,他平和善良,他没有历代皇帝那么多的丰功伟绩,但是拥有他们所稀缺的仁慈。被也先绑架时与他同进退的两个臣子(其中一个还不是他的)、伯颜帖木儿、他那单纯可爱的妻子……在他们的交情里,我看到的只有真诚。
我承认朱祁镇做皇帝做得并不怎么出色,甚至还有几分窝囊、几分昏庸。但是他绝对是一个真诚的好人,他身边也不乏真诚的好人。有好多地方我看着也会动情,比他优秀的皇帝多多了,但是他却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他的仁慈不是假慈悲,不是为了促成某种目的而假装出的好,他是彻彻底底的真诚,他是一个最有人性的皇帝。
3.朱祐樘:他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皇帝
朱祐樘的父亲朱见深专宠老女人万宫女,万妃没有生育能力,还横行霸道,不允许任何一个皇子出生。而朱见深偶幸了一位一个管皇仓的小女子,也就是朱祐樘的生母纪氏,一个秘密降生在这毫无生机的后宫里。
先是纪氏和本奉命除他的太监张敏悄悄守护着他,然后更多人加入进来,呵护着他,不让他被心狠手辣的万妃发现。
朱祐樘被小心翼翼地藏在深宫,当他被推出去,跌跌撞撞地喊着爸爸的时候,便是真相大白的时候,也是那些善良的人受罪的时候,万妃是不会饶过他们的。
他始终铭记着那些并没有文化、也没有地位的宫女太监们的期盼,上位后勤勉执政,体察民心。他的身世如此坎坷,但他不负众望成为了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皇帝。他的寿命不长,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4.崇祯:终其一生,未平残局
崇祯接到的,是一个烂到不能再烂的摊子。此时的大明处于风雨飘摇中,内忧外患,奄奄一息。可崇祯刚即位的时候,不过才是个十七岁的青年。
他是一个很精明的人,也是一个很成熟的人,如果在一个差不多的时代,或许会统治得很好,可他偏偏生在末世。
奸臣、天灾、皇太极……每一场灾难都是致命的,还重叠在一起。他表面上摆平了奸臣魏忠贤,反对结党,可是后面好多大臣依旧争来抢去,不过是为了自己的一点利益,还是不得安生。崇祯也没有太大的不良癖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自己的穿着也很朴素,浑身解数但还是无法平息接连不断的起义。崇祯将重任交付过一些人,也试图力挽狂澜,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穷途末路里,终究还是吊死在一棵树上,结束了他的生命,也结束了明朝的故事。
明朝是一个很“硬”的朝代,不妥协、不和亲,不服就打。就算结束,也结束得很悲壮、很轰烈。
崇祯那部真的是意难平,越读越感到惋惜,越舍不得明朝就如此结束。
除了一些皇帝及其身边比较近的人,我还深深敬佩着那些“单纯”的人。以死明志的杨继盛、以死相报的杨涟、明知会战死依旧义无反顾抵御外敌的卢象昇……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志向,但他们都会为自己的理想竭尽全力。在他人看来他们的行为或许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甚至很蠢。但他们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可以舍弃生命。
当年明月用他动人的笔,重现了这一个个温情或残酷的故事,使我潸然泪下。
当年明月在前面的序言中大概写到过这样一句话:《明朝那些事儿》的体裁不像是一本正经的历史书,也不像一本小说。但体裁不重要,他想要的,只是让我们在轻松中了解一部好看的历史。
他在最后说到: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当年明月写的不仅仅是历史,也是一段段人生。这本书写得很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他最喜欢的地方。而我最钟情的,还是书中对各种人物的动人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