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背景
根据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3 年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的安排,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发挥区域片区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作用,打造指向核心素养达成的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三味”品质课堂,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决定举办坪山区指向核心素养达成的小学数学第三片区跨学科融合“三味”课堂展示交流活动。有幸,我校成为主办单位,同时和马峦小学余老师共同上一节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节课。
二、教学设计
聚焦核心素养 变革学习方式
三、教学评价
这一节课,我们总共磨课4次,每一次都有不同层度的删减或补充。
第一次上是组内老师。听完,我们就及时参与评课,给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是学科融合融得过分牵强,为了融合而融合,跨学科并不是硬把某个东西往课堂上放,而是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有我们首先就是把衣服搭配的时候将用图画一画的环节去掉。同时在最后总结环节,并不是让孩子们写一些就能跟语文学科跨。那到底怎么办呢,这个时候给到我的就是在衣服搭配完毕,让孩子们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描述。其次是在难度方面,怎样体现知识的递进关系,我们学具准备了3件衣服和3条裤子,当孩子们完成2件衣服跟3条裤子搭配完毕过后紧接着追问,如果再给一件衣服,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
第二次磨课是区教研员袁园亲临现场指导。上完这节课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让我醍醐灌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终于找到了上不完的症结在哪里,这节课的老师该如何指向核心问题,抓准了这个,孩子们在解决问题不就行云流水了么。第一、指令具体。在第一个问题提出来,我的搭配方法,孩子们仅仅停留在一种搭配,搭配完了,就感觉什么什么事情。那我把这个调整为孩子们想一想可以怎么搭配?那又有多少种呢?第二、问题意识。这一节课死死抓住两个大问题:你是怎么搭配的和用简洁的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第三、层次不够清晰。在选择孩子们作品的时候,应该做到递进关系,首选选取空泛的,不完整的,无序的,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让孩子们在对话中感知完整的搭配方法,有序的思考带来的作用。特别单一的搭配方法和完整的搭配方法应该做到详略得当,并不能花同样的时间,更多的应该落实在完整的搭配和有序思考的地方。第四、数形结合。在孩子们掌握搭配方法,我们应该用图形给孩子们一个一个呈现出来,更增加一些立体感,从具体到抽象这么一个过程。
第三次磨课是我们学校的常规课堂:每个星期三的博士课堂。有幸能够让王博士亲临现场,做高瞻远瞩的指点,更是给我们这一节课锦上添花。开门见山,直面问题。总共提出三个意见。第一,在情境引入,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尝试猜一猜的办法进行投票,了解孩子们在没有学习的情况下能够掌握多少?既然我们有了这么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我们就好好利用。第二,在让孩子们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将具体衣服裤子给到孩子们,让孩子们亲自摆一摆,通过实体操作,充分体现做中学,并很好的感受到有序。第三,小组落实。王博士非常重视这个事情,每一次的交流也好,讲座也吧,反复提到这个事情。我在多年的教学中也特别喜欢小组合作,但是能做到100%落实么,当然没有,但是王博士这个时候是毋庸置疑的提出100%。
第四次正式上课。通过前几次的磨课,然后对课件修改,教案优化,预设课堂生成等方面进行了深加工。这一次,片区的老师们也给出了一些东西,当然看见的是很多的鼓励。袁部长首先提出了四个优点和4个建议。第一个优点:体现以新课标为主题,让数学的智趣思,三会思想体现的非常清楚,情境设计合理。让静态的课本,演变成为动态的有趣的素材。第二,以活动为主线。每一节课,我们都得设计各种各样的真实活动,通过任务驱动,问题导向,让学生区经历,去体验,组织孩子们在交流中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重点说到我让孩子们在生生互动过程中,去碰撞出学生新的生成资源,让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体现,孩子们的思考从隐形的更加显现。第三,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新课标提出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学习,那么我们给到孩子们的东西尽最大可能的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去思考,去交流,去表达等等。第四,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这个内容正是我们学校的最大亮点,不仅仅是学校内部,我们从区,到市到省,最终走向了国家级。我们这个信息技术示范校是最大的特色。在本节课堂也能够很好第呈现出我们该有的内容。同时也提出了4个建议:第一余老师将两个大问题合二为一,我的两个问题分别开展。前者交流不够充分,后者更加落实,那哪个更加好呢?那还得以学生充分表达为主,以素养落实为主,用符号意识,体现数学味道。第二,数学语言表达。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们没有文科老师那么富有情感,但是我们的数学语言一定要丰富,用不同的语言激发激励评价学生在每一个环节的表现,而不是简单的听懂了吗?而是用我们丰富的语言让孩子们的思考更有空间,做到承上启下的这么一个作用。让孩子们的思维更具有跳跃性。第三,在搭配的过程中,孩子们做到了用衣服搭配裤子也就是孩子们写出的算式3+3,那是否可以用裤子搭配衣服2+2+2.其实这个环节当孩子们写出了2×3的时候可以追问孩子们到底是3个2还是2个3,或许就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第四,文字描述。虽然是数学课堂,但是我们的语言基本共还得严谨,比如余老师在提出偏旁搭配的时候,当两个搭配不是一个真实的汉字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所有我们问题必须更加严谨,更加精准。那我在路线途中应该增加不同。
四、教学反思
通过几次磨课,我们最后把最好的状态呈现给了听课的老师们。我在做说课分享的时候,谈到了几个方面:①读教材-明方向,②研学生-有思路,③定目标-确方法,④驾课堂-展智慧,⑤细反思-谈精髓。
在第一个方面,我们肯定是以教材为载体,我们引入的情境始终的跟课本对应的,但是又符合我们自身的真实环境的。同时让美术老师给我们画出了相关的图片。让孩子们在思考过程中提炼符号意思。
第二个方面。坚持以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层度的学习。我们在学习单的设计,在学具的设计,都是人手一份,坚持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中。按照我们学习的教学模式,我们还做了课前诊断,在2×2这种搭配方法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没有学习的前提下,还是又很多能够掌握一些搭配的。
第三定目标,确方法。我把这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通过搭配服装等活动,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难点确定为:能用不同符号表达搭配方式,培养符号意识。
第四驾课堂,展智慧。我在多年教学经验始终坚持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这样的一个教学方法。简单知识自主化,难点知识合作化。让孩子们在充分的生生互动中去解决,去落实。
第五细反思,谈精髓。我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还是能够落实,也很好的体现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体验。难点在交流中突破。我想到了一些思考:第一紧凑感。如果在交流环节中,能够将孩子们的作品能够在短时间内做更好的优化,让典型的作品层次分明的,递进式的呈现,把中间的孩子们交流的节奏再控制好一点,或许更能够让本节课出彩。第二生成性。当我们做的教学设计,孩子们在交流中,在前期自然的出来了,那我们可以顺势而为,将计就计的感受到学习的真实发生,来源于学生,提炼在于老师。第三学科融合。在未来的教学中,跨学科也是新课标提出的一大新东西,我们将如何把这个事情落地,得从每一节课去入手。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每一次教研给到的都是成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教育教研上,我们得踏踏实实做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