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途出差的期间略读了李海峰老师的红宝书。忍不住用笔在上面画上能够给我启发的句子和段落,发现没有一句是多余的。这才是职业培训师应有的技能和素养。
其中,最让我有感受的是模块八中的,调整自己的性格特质。
里面硕导“学习DISC最大的弊端是,你很容易陷入贴标签的误区,为自己贴标签,也为别人贴标签。”
从个人发展来说,首要任务是通过DISC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仅此而已了吗?并不是。
我们之所以要了解自己,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加灵活的调整力来适应工作环境、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
我的前男友曾经在争吵时给我举了个例子:他的父母经常争吵,而每次争吵的结尾套路都是“我就是这样的人,你不能接受就算了。”每一次的争吵的结束其实是下一次争吵的开始。永远无法解决实际矛盾。没有人愿意退一步。
哦,不!可能对说这句话的人来说,这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
可是,问题解决了吗,并没有!心能够释怀了吗?更加没有,反而越积越深。
“做自己”是好事吗?
“做最好的自己”才是好事吧。
我们了解自己是为了更好的成就自己,影响他人。
而不是“我就是这个样子”,“我活出了我自己,挺好的啊”。
这是一个人人爱给自己贴标签的时代,又是拒绝别人给自己贴标签的时代。
自己给自己贴标签,是为了让别人更好的认识自己,使他人更加愿意链接到自己。
拒绝别人给自己贴标签,因为一旦标签不是自己心中的那个,有时候会不断言语解释和否定。
你往往只能接受自己认定的那个标签。
在该模块中,还提到了战场法则和家庭法则。“战场是先追求结果,然后再去照顾感受,家里是先要感受好,解决方法有无限种可能性”。
注意,人们也往往在工作和生活中采取同一种倾向。而忽略了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角色,做自如的切换。
这是我们的硬伤,但也正是我们需要正视,以及解决的。
所以,先自救,照顾好自己;再影响他人。
不要企图抱怨周围如何不善待你了。
而是,我要先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剩下的,自然如清风一般,在你不经意的时候,轻抚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