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场超好玩的直播
他来了他来了!小田田老师又来直播啦!
8月16日(周日)晚7点整,小田田又要带着孩子们来抖音直播啦!
在我们剧透前,先来回顾一下上次直播中,小田田和孩子们的精彩内容吧!
在上次直播中,小田田老师、马老师带着5位耳朵人学员,第一次大“闹”了抖音直播间。
在直播中,我们参观了当代艺术家、耳朵人创始人田太权老师的工作室;
看到了耳朵人优秀学员们天马行空的创作过程;
听到了孩子们创作时的所思所想;
清楚了孩子创作时,从灵感到画法甚至到工具材料等等的细节;
了解了田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更是透过屏幕和田老师以及5位学员度过了欢快又充实的一个多小时。
02
艺术家是如何进行创作的?
使用牛皮纸,马克笔、油画棒,在短短一分钟内能产生怎样的画面效果?
在直播一开始,田老师就为大家亲自做了示范:如何使用以上这些工具,画出叠色效果。
不一会儿,这样一个画面就呈现出来了,画面效果强烈,色彩艳丽,笔触狂放。
随后,小田田老师又带大家参观了他的工作室。让观众亲身体验——艺术家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进行创作的。
“创作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我的环境点赞!”田老师如是说。
03
“小画家们”是如何进行创作的?
在耳朵人学习 的各位学员和家长,以及常关注耳朵人的人们,一定对陶飞羽、彭于格、朱凌立、晏子涵、袁新翔这些孩子的名字非常熟悉。
许多家长在不断感慨这些孩子的创造力之余,也会产生许多好奇:
这些作品是如何诞生的?
创作时孩子们想了些什么?
这些画用什么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
那么长的册页,孩子创作花了多长时间?
这次直播,我们邀请了5个孩子在现场进行了创作和采访,为大家一一揭秘:这些孩子到底是如何创作的。
全面的还原了耳朵人的教学场景,展示5个耳朵人学员的不同面貌。
我心中的《山海经》
陶飞羽
陶飞羽同学最近沉迷于中国传统经典著作:《山海经》,于是他希望能将著作中记录的神兽、怪物都用绘画的方式“转译”过来,在复原文本的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无限想象。
《山海经》题材,近年来一直是各个设计师、插画师创作的热门主题。但你是否想过,一个10岁的孩子,也能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山海经》?
为了配合《山海经》这一题材的历史沉淀感,陶飞羽同学采用了仿古本,并用最基本的绘画工具:小楷笔和彩色铅笔。
田老师看到陶飞羽创作的过程,说道:“不打草稿提笔就画,每一笔都有粗细的变化,都是表现和表达。”这便是陶飞羽同学创作最大的特点。
他在直播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一幅作品,绘画的过程中,他不假思索。画面富有张力,极少有细节效果的刻画,但把诸多怪物的特征,如钦原、饕餮、如魮……这些神兽贪婪、神秘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他的笔下,画的对象不再只是中国几千年流传的《山海经》,而更是一个当代10岁儿童自己心目中的《山海经》。
绚烂的世界
彭于格
和陶飞羽同学粗犷的画面完全不同,另一位小朋友——彭于格的画面色彩绚烂,创作中十分有耐性,一幅册页作品整整创作了一年。
放眼一看,彭于格的作品色彩丰富,有金黄的沙尘暴、湛蓝的树还有用金属贴纸“造”的酒厂……彩铅、色粉、巨大的纸笔等等绘画工具产生的效果有条不紊的被运用到了画面中。
仔细一瞧,画面的细节更是异常有趣:沙尘暴里还卷有“精灵”、树干上被钻了一个洞,精灵在中间穿梭、酒厂里更是有小精灵正在劳作……
“我用金属贴纸造了个酒厂,精灵们正在酿酒。”彭于格这样介绍道。
田老师兴奋地说:“我也爱喝酒,你什么时候能把酒送给我来喝啊?”
“你能钻进这幅画里就能喝酒了。”
听到这里,我们意识到,中国传统绘画的观看方式——”卧游“也潜移默化的融入到了彭于格的画面里。
这长长的册页,是彭于格想象中的一个魔幻的世界,她描绘着这个世界中每个细小的场景和故事。让我们可以透过这个纸面,进入到彭于格的故事里,去感受每一个场景和情节。
田老师面对着镜头感叹:“为什么她能有这样的耐性?一幅画可以画一年多?只有让孩子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孩子才能这样坚持!”
他还在画城市交通!
朱凌立
那个从4岁开始就画城市交通的孩子;
那个在抖音发布自己作画视频,播放量达到454.7万的孩子;
那个一直坚持用一根马克笔画大幅重庆城市交通的孩子
——朱凌立,也来到了直播中。
他在现场,也画起了自己喜爱的汽车和人来人往的城市。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维克多·罗恩菲德曾在《你的孩子和他的艺术》一书,提到关于孩子一直重复地画一种事物的问题。
他认为,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描绘同样的事物,原因可能有两种:你的孩子可能对某一中事物特别感兴趣;或是他的心智还不够灵活,尚不能探索、想象和创作其他事物。
这两者该如何区分呢?若是前者,那么他会画不同的场景和各式各样的同一事物。就像朱凌立这样,同样是画车,有公共汽车也有小轿车;有在桥上正常行驶的车,还有遇上车祸的车。
而后者,却只能一遍一遍重复的画同样的车。
朱凌立的画面中,绝大多数的场景和建筑、街道都是以重庆为原型,这是养育他的一片土地。
重庆的“三维”交通规划中最“魔幻”的特征,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
色彩?画法?肌理?这些画面因素在朱凌立的城市交通中已不知道退到哪儿去了。
用最普通的白底油画框和黑色马克笔,就能表达出足够的内容和故事。
“比起两年前的画,朱凌立现在的画面更加纯熟了。”田老师在直播后与家长们交流时说道。
画自己想画的就可以了
晏子涵
“我家那位,画这种完全不行。”
“每个里头这种小细节‘乖’惨了”
“真的好细腻啊,好可爱啊!”
这几乎是每一个看过晏子涵作品过后的老师、家长都会说的话。
在直播中,晏子涵这样说:“其实我之前也画过很多上了颜色的作品,不过到后来我就开始尝试这种黑白的了。有些时候我画得很密,如果上颜色,整体就不会太好看。其实,画自己想画得就可以了。”
同样是以册页的形式来表现画面,晏子涵想表达的内容又与彭于格全然不同。晏子涵最近的作品都是采用黑白线描的方法进行描绘。
“我画画的时候都是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晏子涵从直播开始之前就不断地重复这句话。
“这里画比较热闹地森林,那里画仙人掌系列,后面画树,再后面画马戏团,——差不多会有方向的定位。”
显然,晏子涵对自己的画面把控十足。
她的线条细腻,造型严谨,无论是对画面的表达形式还是内容的安排都有着自己的见解。
我画的什么?你猜
袁新翔
在直播中,还有这么一位小朋友:袁新翔同学。
他一会儿画画,一会儿又给田老师按肩,一会儿又拿着田老师的假发道具胡乱穿戴,还不停给田老师”拆台”:
田老师:“为了直播,我晚饭都没吃!”
袁新翔:“你明明吃了的!”
引起直播间阵阵大笑。
和袁新翔的性格一样,他的作品也十分能凸显他自己的性格。这次直播,他拿上了自己的iPad。最近在耳朵人也开设了数绘班,袁新翔则在学习中表现得非常的出色。
“这是画的谁啊?”
“你猜啊!”
“这是画的我们非常熟悉的特朗普!”
袁新翔的创作过程基本没有停顿,勾勒、填充、涂抹、要是涂错了再改……画面充满了张力。
人物造型夸张,他笔下的“特朗普”把那位美国总统的形象和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人物真是”像“极了特朗普。
可是他真的是”还原“了特朗普么?
——并不见得
特朗普没有金牙、没有一大一小的眼睛,袁新翔画的头发好像也更适合安在”猫王“的头上。
我们更是没见过,特朗普有过这么一张手指能顶红酒杯的新闻报导照片。
可我们却第一眼就能认出这是那位”美国总统“。
这幅作品就是可以引来孩子们的哄堂大笑,极具感染力。
但是,正是因为袁新翔从形象和画面张力上的拿捏,就已深深感染了大家。
他刻画的不见得是某一张照片上的特朗普,也不一定就是现实中的特朗普。但一定画的是大家对特朗普性格和特征的“印象”。
就这样五个性格特点迥异的孩子:
有的沉稳、有的开朗,在直播中展现了他们完全不一样的作品。
无论是作品题材、风格,还是材料甚至是创作的周期,都全然不同。
这是为什么?
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想法都不同,他们不过是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在画面上。
这正是耳朵人一直坚持,也是一直会再坚定下去的目标:
培养艺术素养,完善人格。
培养改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自由创作培养孩子自由意识、个性意识,让学生充分享受画画的自由!
这也分别与耳朵人教学的三大板块一一对应。
04
点评场外作品,全方位解答疑问
除了了解几个孩子创作的里里外外。田老师更是现场对场外观众提出的问题一一做出了解答。
3岁的孩子该怎么引导?
4、5岁的孩子能画成什么样子?
记号笔能不能画?
更是有场外的孩子发来了自己的作品,一定要小田田老师进行点评:
田老师更是鼓励孩子更多的发给他作品,希望孩子能坚持画自己喜欢的东西。
05
孩子从这场直播能得到什么
短短的一个多小时过去,我们看到了田老师的亲自教学,欣赏到了孩子们的优秀作品。还有孩子和家长在直播期间发消息给老师“打卡”。
留言中也有孩子和家长不断在感慨和自我激励。许多观众也纷纷表示想要加入耳朵人的课堂、想加入直播。
耳朵人展现了不同孩子的作品,不经意间,这些孩子也成为了其它孩子学习的榜样。
当然,田老师也在直播中强调:孩子不需要画成像他们的作品一样,但可以不断提升自我,画到自己心中的“最好”。
田老师也不断告诉孩子和家长们:“想画什么、用什么画,由孩子自己决定。”
就像田老师说的,我们需要学会在艺术学习中,在创作中,
不断”寻找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
”画自己想画的东西,而不是被老师和家长引导。“
这也恰恰是艺术创作的真谛,是我们让孩子学习艺术的初衷,也是耳朵人教学一直坚持的理念和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