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本没有哲学,因此也就没有哲学家。后来,西方的哲学引入了中国,中国人便学了哲学,从而有了蹩脚的哲学家。
中国的、蹩脚的 哲学家们,他们在老百姓面前,俨然以专家、学者的身份自居,给老百姓以高、大、上的感觉。但中国的老百姓从来就不懂哲学,也不相信哲学——他们只相信圣人。哲学家们似乎也觉察到了,于是他们便强行拿一顶哲学家的帽子给圣人带上——反正圣人已作古,不会找他们算账。然后,他们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说:“老子是哲学家,庄子是哲学家,孔子是哲学家……我也是哲学家。”这样,哲学家们就可以和圣人平起平坐了。
依我看,哲学家们和圣人的差距不止是十万八千里,而是无穷级别的。
哲学的一切理论都是依赖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修改的,并试图以科学的进步来推翻中国古圣人的学说。但结果是科学越进步,越是发现科学本身的局限性。科学也同时发现,中国古圣人的学说是不可推翻的。我们再作深一层的思考,就会发现一切科学理论也是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的,而逻辑本身就是不完备的。比如一切科学定律,就是科学家通过有限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不管实验设备如何先进,这些实验数据都必须通过人的感观感知,然后进行分析综合,最后得出结论。人的感观所感知的东西真实吗?没人知道,因为人们被自己的感观欺骗得太多了。
哲学家们热衷于逻辑推理,特别是演绎推理。他们认为演绎推理是严密的、无懈可击的。但他们往往忽略了演绎推理的致命缺陷,就是作为演绎推理的、总的大前提,也是由不完全归纳或者是假说得出的。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无条件地认为这个前提是正确的。但这个前提是否正确?没人知道。
西方的哲学,派系林立,众说纷纭。究其根底,概括起来分为两类:一为唯心,一为唯物。不论唯心唯物,它们有一个共识:就是世界是二元的,一元是物质,一元是意识。但物质和意识,谁先谁后成了它们争论的焦点。千余年来,它们各执一说,莫衷一是。它们各自看起来都是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它们也同 时犯了一个逻辑错误。这种错误在于他们对物质和意识的定义。唯物主义者认为,一切存在皆为物质;而唯心主义者认为,存在只是一种感觉。因为定义的不同,所以产生认识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则永远无法协同。
综上所述,哲学是基于科学的,科学是基于逻辑的。而逻辑是不完备的,所以哲学也是不完备的、是有缺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