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来说应该是叫阅读,读书在我看来囊括的范围更大,对于我个人来说,好像更偏向功利性(是我狭隘了),比如考证、考学等等。阅读的感觉更纯粹吧,没有什么目的,可能过眼就敢忘。
我忘记自己有多久没有阅读,平时碎片化快餐阅读居多。一个月前开始去图书馆借书开始看书,然后发现,长时间没有纯阅读,似乎有阅读障碍,看了会儿书就开始走神,或者开始忍不住碰手机刷朋友圈、刷短视频,以为自己看了有半小时,实际上也就十分钟左右。这让我有点惶恐,之前备考的时候注意力也这样,我当时以为是自己不想学习太枯燥的东西,现在看来应该是长时间缺乏阅读,慢慢丧失了阅读的能力和专注力。可能是潜意识的暗示、也可能是巧合,自从我借书以后,工作就越来越忙,所以到节前,我也只看了十分之一的书本内容。所以,这个假期阅读的任务就是,不管内容是入心还是入脑或者入胃,也要把《人间草木心》看完。
《人间草木心》是汪曾祺老先生的作品,我看过他的作品不多,之前阅读过《何不食肉糜》,他的散文和记叙方式符合我的“消化系统”。我印象里,对他文学作品印象最深的就是“高邮的咸鸭蛋”,在《人间草木心》里,汪曾祺老先生说“他的家乡美食不止只有咸鸭蛋”,但我全书看完印象最深的依然是高邮咸鸭蛋,可能我自己也特别喜欢吃咸鸭蛋吧,书本看完了,我买的咸鸭蛋还没吃完。
当下被某些事情、电影、书籍触动了,没有及时记录下来,时间久了之后,感觉也逐渐淡化。加之,近来连和朋友的分享欲也降低,能分享的人也越来越少思绪也就慢慢自己消化了。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工作以外的材料,我都觉得下笔难,一方面是太久未写自然生疏,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我读过的散文不多,到现在为止也不太弄清楚什么是散文。或者读书时候老师说的“形散而神不散”,这感觉有点像现在大家说的“松弛感”,但是不是真松弛、真散文我就难以分辨。《人间草木心》给我的感觉就是“松弛感”,一草一木一花一食物,有自己的规律,有自己的轨迹,明明白白和你唠嗑。草木春秋观四季,果蔬秋浓品五味,我也在这个初秋里想念记忆力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