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视里总是说童言无忌,但是在我身上却验证不了这句话,恰恰相反,我是童言有忌。
不是常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嘛,小的时候无论是谁问我问题,我都直言不讳。但是大人们都是把我的答案当做大人们的想法,都会反馈到我父母那里去,然后回到家都是一顿数落。可能是我没有顾虑到大人们的感受,不经过加工过滤直接表达了吧!
有一次母亲请我姨们到家里吃饭,我们围着一个圆桌吃着,然后不知道我姨问了我什么问题,我回答了她,后来吃完饭客人都走了,我三姐直接就拎着我到门口揍了我一顿然后把我关在门外。不是说好童言无忌的嘛。
后来长大了,总结了一下,所谓的童言无忌是有针对对象的,意义在于对听者的安抚,让听的人或者受到伤害的人不要跟小孩一般计较。
以家世论尊卑,电视和小说都是真的。
还记得上小学1-2年级的时候,我到厂里面跟我舅舅的小儿子(表弟)玩,当时流行玩具手枪,当时的价格大概在20-40元之间,我表弟买了一支跟无间道电影里面警察用的玩具手枪,看着就感觉很高大上。那时候我没有,因为母亲不让我玩,怕伤到人,太危险,也可能是嫌它太贵,舍不得买。有一次我们两个坐在花坛边,他朝我大腿上来就是一枪,我痛得蹲在地上大喊大叫,然后追着他跑,想打他。等追到办公厅,被我姨看到了我要打人的样子,我姨也不听我解释,直接就拎着我赶我出门,等大腿上的疼痛消的差不多了,但那时心里却微微刺痛。
每到暑假,舅舅的儿子(表弟)都会来我家住几天。在一起玩玩具的时候,我们偶尔会产生争执,也因为那时我比较小气,经常会独占。母亲每次看到都把我一顿数落,然后把东西送给表弟,当然表弟也只是玩一下而已,因为对他来说,这个小玩具还不如他家里最便宜的玩具值钱,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即使不是表弟,每次有客人的孩子来我家,只要他们看中的什么玩具什么好吃的,母亲都义无反顾的送给他们,也不会顾虑到我们的感受。她觉得客人能够喜欢那送给他们是一种“荣幸”。母亲对客人孩子犯错都是毕恭毕敬的,即使是打伤了我们,也是处理了一下伤口,然后毕恭毕敬的跟客人说“没事没事”,然后让我好好跟人家玩。常年下来,我们对这样的做法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了,但是心里总有一种低人一等的错觉。这让我们养成了一种“好习惯”,那便是对朋友、对敌人都是“不争、不抢、能让就让、能退则退”的态度。这导致了现在的我在面对对手时更偏向于软弱、妥协的性格。
我小姑跟母亲的做法是一样的。我在想,这是不是农村人普遍有的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条件反射”而已。
我渴望拥有舅舅儿子的这种优待,也想体会他这种优越感,所以我更喜欢跟我小姑的儿子玩,因为小姑的儿子跟我就如同我跟我舅舅的儿子。但是我也是知道农村人都是苦着过来的,我也知道小姑他们家更苦,我深有体会,所以我们更像是有种惺惺相惜,我不忍心让他在我们之间有尊卑之分,我想我们能够像好朋友的一样平等、和平相处,但是在他眼里,我可以体会得到他跟我一样,那是父母刻在我们骨子里的“家训”。
所以我总结了一下,父母的后天教育以及父母的以身作则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改变他们的性格,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对对手的态度,这都会改变他们的未来。虽然我们随着长大了会有所缓解,但是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们不要像我们一样,该争取就得争取,不能让他们有低人一等的心理。往后还得在孩子身上做点功课才行。
希望看到这里的读者们能够以此为训,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