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后,我彻底变成了一个起床困难户,脑子告诉我要起要起,身体好像被绑在床上一样,还有眼皮好像被粘在一起。
甚至10几分钟的午觉我都半天醒不来。
前两天刷小红书看到一个片段,袁咏仪扮演的角色给王耀庆扮演的角色说:你到底懂不懂女人,一个女人如果又哭又闹,那她一定不是真的想走,她是希望你挽留她;一个女人真的想走的时候,一句话都不会说。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厉害的女性废话很少,看起来贼酷。
其实我特别想成为这种看起来很酷的人,但我的废话实在是太多了,表达欲也仅限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
想做什么还没想清楚就以为自己很了解了,然后咋咋唬唬,美其名曰:想做的梦从不怕别人看见,在这里我都能实现。
你实现什么了?!
我慢慢发现这种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随口说出来是一件很轻浮的事情,但我又不知道错哪了。
我是一个很自我的人,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很多时候我不是不知道有更好的选择,但我秉持的观念是我没错,我为什么要改。
那天朋友分享了一个TED演讲《不要公开你的个人目标》,主题是:人在制定计划后会第一时间告诉他人,理想状况下,每一个人只有真正开始行动才会获得满足感,但当你告诉他人自己的目标得到鼓励时,思维定势让人产生「满足」,从而影响你实现目标的积极性,阻碍目标实现。
我才知道我错哪了。
知道为什么错以后做事情其实就容易多了,因为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为了做一个酷一点的人而努力压制,故意不说。
而现在我知道不说是有不说的道理。
我发现人的成长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
小的时候是一种抗拒,抗拒成为大人,抗拒自己的样子;
慢慢的又是一个和自己和解的过程,接受自己的样子。
有的人到这一步就停止了。
但目前为止我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纠正自己。
不再是像小时候那样的抗拒和扭曲,而是发现一些内在逻辑的问题,然后从思维到行动去变化,我把这个行为称为成长。
像昨天我分享的那句话,是真的给了我触动,因为我就是喜欢追求那空无意义的人,我总是在追问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但从来没想过我存在的价值。
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主动的人,还觉得自己特别的不俗气,但当你把问题的重点放在生命而不是你自己的时候,你就已经在推卸你的责任了。
今天这个观念也是一直以来我错的一个地方,但只有你真的认错了,你才会做好。
我的工作对细节特别看重,而我又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所以很多细节搞得我崩溃,我像小燕子被逼着学规矩一样接受但也烦。
直到后面发现真的很多人关注,真的很多人能注意到你的细节,真的有些事情错的那么离谱。
我重新审视每一次的检查,才发现很多问题是能够发现的。
我一直特别不喜欢别人指责我的态度问题,你可以说我没能力,但你不能说我态度不端正。
但其实你的态度只是表面的完成任务还是深入地想要把这件事情做好,是能够从事情的结果上看出来的。
你得知错,然后改错,然后事情一件件做对做好,你就在成长。
我喜欢这种感觉。
我是一个很喜欢仪式感的人,但我的仪式感处于仪式感最low的那层就是形式感。
比如我要去健身,哎呀,我没有合适的鞋,衣服,时间。
全部都准备好了,我说:哎呀今天心情不好不去了。
我要看书,可能一定会选一个整点的时间,然后水杯接满水,本子笔都拿过来,看到超过02/03了,说那就等05/10分这种整数。
然后时间就很快消逝了。
我要学习,好像没有平板就学不了,好像没有apple pencil就学不了,没有壳就学不了,没有软件就学不了。
我相信机缘,所以我也总是在找天时地利人和,也因此浪费掉很多时间,因为很多简单的事情并不需要请这三个人同时就位。
行动欠缺的只是一个动机和计划。
但我不鼓励自律,因为我就做不到。我的早起计划从来没成功过,我臆想的每天看一部电影,写一部影评根本做不到。
最近大家都在刷屏天才少女谷爱凌,我刷到过一个说法是说:谷爱凌这样不是那种变态的自律,人家是因为热爱。
这是我觉得超级棒的一个说法。
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被她的笑容给迷住的原因。
这也是我在很多自律博主的眼神里看不到的东西,她们眼里也许有喜悦满足还有骄傲。
但我想要的不是这些,我想要的是谷爱凌眼里的光。
这个源于把热爱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