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认同这句话。可在生活当中,我们却常常发现它并不管用。“我明明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但为什么还是没有获得回报呢”?可能你忽略了:也许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01 想象中的努力
相信大多数人对“鸡汤”这个词都没有好感。原因很简单,因为鸡汤虽然能够带给我们一种“打鸡血”的畅快感,但对于我们实际能力的提升却没有什么帮助的。但事实却是:我们当中的不少人,正在喝着自己煮的鸡汤,却浑然不知。
小Q同学今天看了一场TED演讲之后,顿时感到心中激情澎湃,觉得自己以前生命当中的所有时间都被自己浪费了。于是决定从今天开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从自己的书架上找出几本自己一直想看,但是从未翻开的新书,信心满满的去到了图书馆。
但是,对于久未读书的他来说,看书的效果甚至要好过吃安眠药。才过了几分钟,他的眼皮就开始打架了。于是小Q同学下意识的打开微信,并告诉自己:要劳逸结合,先休息5分钟,之后再继续学习吧。
但事实上,20分钟之后他才关掉手机,继续开始看书,并之后的时间里一直循环往复这个过程。
当小Q同学离开图书馆后,他对于今天的学习是比较满意的,因为他看完了几十页的书。但是,这一切都只是一种想象中的努力,他这种打着瞌睡、玩着手机的学习方式几乎是无效的。看了半天的书,对于书中的内容也只是是左脑进,右脑出。他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那碗鸡汤之中。
02 你刻意练习了吗?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同班有个小P同学,他每天学习极为刻苦,每天早上很早都来到教室,晚上也走的很晚,整天都在用功的学习,但是学习成绩就是不见好。
于是后来,我就稍微的关注了下这位同学的学习方式,发现他总是喜欢挑那些简单的习题来做,也从来没有收集错题的习惯,甚至有时觉得一些错题比较麻烦难搞,干脆就跳过,继续去刷那些他“本来都会的、简单的”习题了。
大家发现没有,小P同学最大的问题就是“永远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虽然他刷了大量的题目,但是这些题目都是他本来就会的、简单的习题。做这些习题对于他能力的提升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因为他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
而要想获得能力的提升,必须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在“学习区”去学习新的知识。而在“学习区”学习新知,必然会伴随着“不适感”,但只有这样,我们的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而这才叫做“刻意练习”,是已经被科学证明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我的这位小P同学来说,他并不是真的在努力,而只是在享受着刷题的快感。
03 生而有涯,知亦无涯
小Y同学兴趣广泛,志向高远。已经从大学毕业工作三年的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他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
于是他为自己制订的详细的学习计划,并设计多个领域,包括学习英语、练习写作、参加线下的演讲活动、每天看书、每天跑步、学习“得到”的十个专栏、报名参加网上的各种课程…… 而这几乎排满了他的所有业余时间。
小Y同学对于他的这份学习计划非常满意,认为自己的生活非常充实,并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己的努力必将获得回报。
但是,不到一个月,他的这个计划就实施不下去了。繁重的学习计划不仅让他疲惫不堪,不仅没有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也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工作,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他感叹命运为什么会打击那么努力的他呢?
庄子曰,“生而有涯,而知亦无涯”。知识是无限的,但我们的时间却是有限的,其实如果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善莫大焉了。
俞敏洪老师当年创立新东方之初,其实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是一上来就全面占据市场,什么培训项目都做,还是聚焦于一个点,只做TOFEL的培训。最终,他选择了后者,并竭尽可能把新东方所有的资源都放在这一个点上。于是后来才有了新东方的快速成长。
我们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同样的,学习的认知和方法更是比努力更重要。我认为在学习之前,或许应该先学会“学习的方法”,这样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才是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