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起来,打开《简书》,发现近百条消息提醒,瞬间有点懵圈:“这是什么情况?”
迫不及待地点开看看,惊喜一个接着一个,最让我惊喜的是:居然收到了蒋坤元老师赞赏的一百贝。
于是我立即去了蒋坤元老师的主页,才发现我的那篇苏河腌豇豆——那一缕无法割舍的乡愁,被蒋老师发布在他的公众号正翔语上了。题目是一百贝35|苏河腌豇豆,那一缕无法割舍的乡愁。
原来,我的这篇文章有幸成为蒋老师自5月1号开始推行的专题一百贝中的第35篇文章。他遵守当初创建专题一百贝的承诺,给入选的作者一百贝(代稿费)。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一百贝么?现在简书贝价格那么低,能值几个钱?
可是对我来说,这不是一百贝的价值问题,更多的则是蒋坤元老师对我及所有写作者的鼓励和肯定。让我们明白,只要我们用心写下去,我们所有的坚持,都不会辜负。
毕竟,自币改之后,简书上能够坚持初衷,不被外界纷扰,努力认真写文的人越来越少了。
而蒋老师作为简书合伙人,自成清流,以天生的悲悯情怀,凭借着一己之力,努力打造着属于简村另一方文字的圣洁之地。
给那些权重低,而又坚持初衷,认真写文的小白们,提供一个既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又能够有所收益的平台,以慰大家辛苦码字的初心。
说真心话,相对于那些同样权重高,却只想到如何做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人来说,蒋坤元老师的这种义举,可以说是令人钦佩和敬仰的。
蒋老师之前创建的专题特别推荐,和这个一百贝一样,都是为简书作者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更多的人看到和认识那些默默无闻却又认真写文的人。
四月九号,我也有幸成为第21位被蒋老师推荐的作者(特别推荐21|云飘碧天,清风明月都是诗),那时候让我既高兴又惭愧,毕竟,和那些优秀的人相比,我太逊色了。
认识蒋老师越久,越能感受他成熟、谦逊、低调、真诚的人格魅力。
蒋老师作为简村第二名的持钻大咖,给人却丝毫没有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感觉,反而对任何人都彬彬有礼、低调谦逊,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不管什么时候和他说话,他总以“您”来称呼。一个内心足够丰盈的人,才能做到这样平和吧?
他的文章,自带质朴和温暖,如邻家大哥哥一样娓娓道来。
我最喜欢看他的长篇自传体小说四十才是青春,那里不仅有他创业十六年的艰辛和努力,而且可以在他质朴的文字里,感受他做人的魅力和气场,还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诠释了每个人的成功都不可能是随随便便的,而是历尽风雨之后才见彩虹的。
他短小精悍的哲理诗集海螺很远,虽寥寥数字,却蕴含无穷的智慧和想象力。
他的散文集愿做菩萨那朵莲的封面上,那发人深思的简介值得每一个人用心看:
佛说,稻穗成熟,头自然低下。
只有那些不成熟的稻穗,才会在风中高昂着它的头。有的人就像这种不成熟的稻穗,最后被人轻视。
一个人学的东西越多,维持生命力的时间才会越长久,
我想,蒋老师之所以如此低调谦逊,如此工作写作收获满满,️一定是把这段话作为座右铭,时刻鞭策自己吧?
蒋老师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不仅时刻关注着贫困地区的孩子,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而且他现在做为简书的合伙人,又时刻关注着简书里那些默默无闻的作者,为大家提供了可供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
蒋老师的这些壮举,不禁让我想起清代诗人龚自珍巜己亥杂诗》里的那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名言来。
蒋老师曾说:“网络很小,简书很大。”而在这么大的简书里,有幸能遇见蒋老师,是我们的福气。
最后借用简友记博写蒋老师的那篇神话真的存在,而你就是传奇最后三自然段的话,来表达我们共同的心声:
最后,我想这样说:您站在泥泞的洼地里,却站成了巨人的模样。我们爬上巨石,却还够不到您的肩膀,这时,您卑微的低下头颅,用慈祥接纳我们求渴的目光。
我们以仰望的姿态仰望你,你却以低在尘埃里的卑微接纳我们。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