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农历四月,小麦的穗子都摆齐了,到了扬花灌浆期。清风徐来,麦浪翻湧。一浪未平,一浪又起,一浪盖过一浪,后浪总是推前浪。
要是时光倒回到从前,正是吃豆角的好时节。
那时是集体时代,许多活,比如犁地种庄稼,碾打庄稼等都要依靠牲口来帮人干,以此来减轻的劳动强度。牛驴等自不必说,好喂养。骡马力气大,自然也就金贵,它们的食料离了豌豆是不行的。
因此,生产队都要在麦地里套种豌豆。俗语说四月八,一半豆角一半花。豌豆的花有粉红,粉白,紫色,黄色多种颜色,鲜艳夺目。
豆角长到半鼓圆的时候是生吃的最佳时机,过了这个时机,就不能生吃了。
取一枚嫩豆角,大拇指配合食指顺着嫩豆角的脊梁骨一捏,"叭"的一声的裂成两瓣,里面呈现出嫩嫩的小颗粒,牙轻轻一划,顺势吸入口中,牙齿一碰就碎,甜甜的汁液扩散开来,满口生香。
嫩豆壳千万别扔掉,它也好吃的,不过,需打掌后才能吃。翻过豆壳,从内侧花蒂处折回来,外皮脆,已断裂,里边的这一层薄如蝉翼的筋膜纫性很好,拇指按着向回一拉,就和外皮截然分离开来了。外皮也很好吃,脆生生,甜滋兹的。倘若放碗里放些盐,倒些醋等调料,汤汤水水,酸酸甜甜,别有一番滋味。
从豆角可以生吃的时候,生产队就在地头搭个草棚,派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专门看守。你想,偌大一片麦田,看守人再忠于职守,还是难免有漏洞的。
我们这些小毛孩是最馋嘴的。我们专伺有利时机,吃饭时间,或正端午时天气热,看守人转一圈见没人,就会钻子棚子里休息。我们就瞅准这个空,蹲进麦地或半躺着偷摘豆角。
我们也不带任何具,轻装上阵,便于撒退。只消将衫子或背心往裤腰一统,豆角贴着肚皮放在衫子和背心里。当然少不了有专人望风,发现势头不对,一声口哨,便立即撤退。
万一被看守人逮住了,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只不过恐吓恐吓,骂几句,警告几句罢了。逢见那慈祥的看守老人,会走到跟前并不责骂,他会告诉你,小孩子家都嘴馋,在地边折一些,注意别踩倒了麦子,赶快回去。让队长看见不好交代。
如果不凑巧错过了吃嫩豆角的时机,也不要紧,只要赶在麦子未黄的时候,还可以吃上煮豆角,品味豆角的另一种风味。
碗豆角长到一定时间就老了,这时它就胀得圆鼓鼓的,像临盆待产的孕妇。豆角的颜色也由原先的翠绿变成了墨色 。这时就不能生吃了,很苦。但可以煮着吃。里面放些大料,调料,味道也是很好吃的。
后来,土地承包到户了,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普及,牲畜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人们不再饲养牲畜了。地里也只种麦子,无人再种豌豆了。现在谁再要是给麦田里套种上碗豆,一夜之间非把麦田踩成平地不可。
现在,我已经从当年的毛头小子变成了一个小老头了。思绪的闸门时时会打开,勾起儿时的许多记忆。最难忘怀的就是这儿时豆角的香香甜甜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