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日子,在一个写作群有位网友发出感叹,为什么现在喜欢阅读的人那么少,好像大家都不看书了。
这话听起来会有一种优越感,言外之意就是,他是读书的。
我习惯性挫人优越感的贼心又起,便回复道:实际上,并不是大家都不看书,很可能是你的圈子出了问题。得到的付费会员500万,如果你觉得得到算不上阅读产品的话,樊登读书会的付费会员也有300万。怎么还认为大家不读书呢?
虽然只是怼人之辞,但是近年来在「全民阅读」的催眠之下,大众的「知识焦虑」日益剧增,确实看书的人相比之前多了太多。
但在阅读方式上,与传统阅读已然不同。
kindle似乎是一种比较有腔调的阅读方式。携带方便,地铁出行随时可以翻阅,阅读体验良好,通过亚马逊的借阅方式也能省下一笔购书费用。个人很喜欢这个产品,家里先后买了3款不同版本的kindle。
手机APP阅读似乎也占据了很大比例,除了借阅还电子书购买,另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付费的读书类会员。
这类产品都有共同的特点,由一些大V或者读书达人将书籍进行归纳、总结,制作净化提炼稿件,然后让播音员进行语音朗读,大多以文字和音频的方式提供服务。
除了前文所说的得到和樊登读书会,有很多公众大号也在推出类似的服务。比如慈怀读书会,有读。后来,一些书商也以得天独厚的优势跳入风口。比如湛庐文化的湛庐阅读APP,提供三种服务,主打大V牌,价格因此比较高。中信则有中信书院,它有个产品叫做「阅读时差」,这个价格比较合适,199一年,我自己也报了一个,下面就中信的特点来谈一谈体验。
中信书院的独特卖点在于,书新。它选取的书,都是全球刚出版的新书,中信可能准备引进或不准备引进,在网上的评价都比较高。从它的口号也能看出来:快人一步知晓全球前沿新知,时差造就你和别人的认知差。
就形式而言也并没有太多创新之处。仍然是由大V写稿,播音员念稿,每篇15-20分钟的样子,听完可以对全书的精华有个基本把握。
这个产品最主要的特点是快。对最新的知识可能抢先做一个了解,当然,也仅限于了解而已。但你说能带来什么认知差,那纯粹是唬人的。可以缓解知识焦虑感是真的,毕竟像什么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些前沿热点都不会遗漏的。
另外,还有一些付费听书的服务,就是把原本需要看的,变成声音的形式输入。对于坐地铁上班的人来说,可以是一种补充方式。
不管怎样,我仍然觉得,这些都无法替代传统阅读。
手捧书本的时候,仿佛与作者本人在进行一次隔空的交谈。可以用笔在书上涂写,可以折页,可以贴上标签纸……
对我来说,如果阅读缺少了这些动作,它将变得毫无乐趣可言,就好像被降格成一种快速获利的工具,充满了功利主义的味道,而缺失了阅读的仪式感和神圣感。
我想,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那么简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