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30万名教师认知实践科学亲子教育,成就更多的拥有幸福人生的人民教师! ——未来讲师阿真10/100天
父母总是太懂得指导而缺乏引导,父母总是太“聪明”而忍不住去指正孩子使用的笨拙方法。
绝大多数的父母很少花时间训练,更缺乏教练的技能,他们惧怕刻意练习点醒自己的不足和愚蠢。因此,父母极力的指责/指正孩子,以彰显其蠢来证明自己的”伟大“。因此,一个怪圈产生了:一个愚蠢的父母,自我感觉极其良好,将自己撑得无比”聪明“,孩子却越来越像父母,越来越笨!
而一个聪明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看起来那么的天真和蠢笨,让人们无法理解,人们甚至会为她感到担忧,觉得这样一个不指责/指正孩子过失/错误的父母怎么可以?人们会担心她会把孩子培养成没有被修剪过得树。
后期这些”聪明“的指责者又极其不理解,为什么那个很不靠谱的父母带出了好孩子。谁让人家运气好 ,碰上一个好孩子,谁让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无奈!!
很多读者看到这里可能有点蒙圈,这是我和侯爸最近的一个探讨内容的总结。下面举个例子大家根据例子理解一下。
比如,老师留作业让写白天的反义词是什么,孩子作答黑天。很多父母忍不住去”聪明“一下,“白天的反义词的黑夜,笨死了!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丢人现眼的东西(这半句是更为”聪明“的父母会说的)。”
“笨死了”这三个字点出来父母的聪明,直接向孩子传达一个信念:”爸爸妈妈是聪明的,我是愚笨!“那么孩子会从中学到什么?还愿意让父母检查作业吗?有不会的还要问父母吗?或者下次同样的题目还写黑天,与父母对着干;亦或者教弟弟妹妹的时候也要彰显自己的聪明和弟弟妹妹的愚蠢……
那我们应该怎么样问孩子呢?做一个反映”慢半拍“的父母,不要急着去给出答案,而是要多问一下。我们会问孩子:“你说的黑天是黑夜的意思吗?”试想一下,孩子从中又会学到什么呢?
孩子从中学会了尊重别人,懂得尊重别人是一种拥有高情商的表现;孩子能够真正了解白天的反义词是什么,并愿意改正;同样学会以求证而不是指正/指责的方式教弟弟妹妹或者其他人。
再说最近经历的一件事
昨天,跟女儿一起玩骰子算数游戏:随机将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加算出得数。忽然发展她的计算能力下降了,而且在算6+5时将手指头藏起来去算,还带着一种不好意思怕被大人发现的笑容进行掩盖。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老人对她的教育:你不要用手指头算,要学会心算,用手指头数不好!这句话向一个四周三个月的孩子传达了一个用手指头计算是不好的、不聪明的信念,会给孩子徒增内疚感和自卑感。
别说孩子,有时候我作为一个大人都会用手指头确认一下(比较笨哈),所以手指头就是一个辅助工具,工具没有好坏之分。可是当孩子一旦因为使用手指头产生内疚感和自卑感时,她就不愿意尝试这个方法。就计算水平而言,她可能就失去了这个阶段最有利的计算工具,不利于下个阶段即心脑算的进行;就孩子而言她不知道该怎么辨别和区分,会使得内疚和自卑感泛化,当她在学一个新方法的时候,注意力就会从专注于方法应用本身转移成这个方法会不会让我感到丢脸或者让我显的不聪明!
我们看到”聪明“家长不经意间的一句”聪明话“会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压力,从而影响学习的本真意义。
另外,老人说要心算,可到底什么是心算呢?她自己也讲不清楚,这就更让让孩子感到困惑和不解,这是明显的缺乏教练技术。因此家长们(不仅仅是父母,但是最重要的肯定是父母)要通过刻意练习来获取相应的教练技术,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个以后有机会细讲,是一个大内容。)
我们看到,一个否定再加上一个缺乏教练技术的模糊提议,就会让孩子压力倍增,不知所措,迷失本性,得不偿失!所以与其用聪明的错误方法,不如笨笨的让孩子遵循发展的规律自行探索。
如果你是一名教师,我的文章有触动你,请留言“教师”,希望未来可以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