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网上掀起了一股狂欢,网友们突然疯狂地晒出自己的“18岁”。原来在2017年12月31日,最后一批90后将度过他们18岁的生日,这意味着90后全部成年,集体告别了青年时代。
近年来,90后确实已经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并正慢慢成为舞台的中心,网络上少年得志的“新青年”层出不穷,细细一问,90年的,92年的,96年的……真是后生可畏。
正当我这个80后以旁观者心态静静地围观着这场“18岁”的狂欢时,手机响了,原来是今年刚考上大学的外甥女又发来了信息,字里行间仍然充满了对未来的焦虑与迷茫,颇有意味的是,她今年也是18岁。于是,我同时面对着两个截然不同的“18岁”,一边是喧嚣热闹的青春盛宴,另一边是暗淡失落的自我迷失。
外甥女今年顺利考上了一所“985”高校,但一直作为学霸的她,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因为这所院校距离她心目中的大学还是低了一个档次。
她高考这一年,我们交流过很多次。她是个非常典型的95后,聪明、有个性、有思想、学习能力强、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高、擅长利用互联网、知道自己要什么……她说她身边的同学大多如此。确实,听过她描述同学们的轶事,令我感慨,她们这一代人,认知能力确实比当年的我们更强,对一些问题,也有着更为深刻的观点和更为透彻的看法。
然而,她们这一代人也明显比过去的我们更为焦虑。18岁的她们,身处一个快速变革的社会环境,在享受这个时代变化带来的便利与优越时,无形中也在承受着她们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重量。
她早早就已知道了什么叫阶层固化——家境好的同学就是比条件一般的同学更容易获得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他们的父母可以在假期带他们出国游学,参观一流高校,早早树立向外走的目标;他们的父母付得起高昂的补习费用,请得起特级教师,而其他孩子只能靠自己摸索;他们的父母常带着孩子参加圈子里的商务活动,结识高端人士,使他们开阔眼界,锻炼他们如何接人待物;更要命的是,家境好的同学读书更用功,真是应了那句“比你优秀的人更加努力”。
她还知道社会是多么现实——她一定要考上“985”,“211”都免谈,因为她早就真切了解职场环境的现实,没有“985”的文凭,好的单位连看都不看你一眼,什么能力、潜质,都是虚的。正应了前段时间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新闻“某企业HR直言:非985院校的简历直接扔!”。
她还知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有的同学成绩不咋地,但选对了报考方向,照样上了清华。当她们还在为了多一分少一分而吭哧吭哧努力时,当她们还在焦虑地等待考试成绩时,那个同学早就放飞自我出国旅游了。
虽然她如愿以偿地上了“985”,但她仍然不满意,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就跟我说,大学里还要继续努力,并且为自己想好了几条路:第一,争取保研,第二,保研不成功,就努力考到自己的意向院校去,第三,学好英语,争取出国交换的机会。我看着这个年仅18岁,既踌躇满志而又暮气沉沉的孩子,我告诉她,先别着急,大学的天地更为广阔,好好体验大学生活吧。
入学后一周,她又联系我了,说在学校里压力很大,身边的同学优秀又努力,大多数人一入学就做好了考研或出国的准备,而自己与他们相比,平凡又乏味。
看来,她又重新陷入了新一轮的焦虑当中。如果说高中阶段的焦虑是能否考上一个心目中的好大学,那上了大学后的焦虑又是什么呢?身边的同学都那么优秀,他们已经确定了四年后的目标,并早早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充电、参加社团、听各种讲座、见识各种人……大家都很忙碌,看上去活得充实而又有意义,而自己呢?竟然连方向都还没找到!
我说你不是早在入学前确定好了三条路吗?她说当时想得很简单,如今看来,都有点悬。第一,本专业的同学成绩太突出了,保研难度大;第二,如果参加考研,本专业学业较重,若坚持跨专业考研,时间和精力的分配是个问题;第三,自己这个专业出国交换学习的机会几乎为零。所以,她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没想到,一个人的18岁,竟然焦虑到如此境地。
那么,我们可以停止焦虑吗?在我看来,焦虑=未来的不确定性*事情的重要性*个人能力不足。高考的竞争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一的,基本上靠分数就能高下立判。进入大学后,虽然天地一下变得更为广阔,但也要开始独立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竞争了。在大学里,选择更多,似乎每一条路都可以让你实现目标,但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那么,该选哪条路呢?如果我现在选好了一条路,毕业时,能如愿以偿地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吗?这是不确定性。虽然选择很难做,但不得不做,否则大学四年就会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这是重要性。最后,身边的同学都太优秀,以个人现有的能力,能否与他们竞争呢?这是个人能力不足。
我们似乎有很多理由可以焦虑,但其实时间终究会给出答案,当你过了那个阶段再回头看时,就会发现曾经让自己陷入困境的难题,最终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而对于一个现阶段已经很焦虑的人,我认为相比起方法论,心态调整则尤为重要。
1、正视焦虑带来的动力
焦虑虽然是一种负面情绪,但处理得当,也会带来正面效应。首先,能意识到焦虑说明自己正在感知这个时代带来的变化,正是由于自己与变化之间存在差距,才让人无法淡定。其次,感知到焦虑说明你希望改变现状,有改变的意愿,如果你本身就得过且过,才不会焦虑呢。所以,适当的焦虑能让我们保持更为敏锐的思维,获得更强大的动力,去缩短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2、减少比较,自己定义幸福感
外甥女从小就被别人拿来做比较,是很多孩子的学习榜样,长大后的她也养成了自然而然与别人比较的习惯。说真的,身处网络时代,拒绝与人比较,得需要多大的定力?看到同龄人朋友圈里晒的优越感,有时真的无法让人淡定。可我们真的了解那些光鲜背后的真相吗?学会不被所谓的成功学绑架,自己定义幸福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过自己的生活,其实也是一种“成功”。
3、拥抱不确定性,着眼当下
未来确实充满了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性并不只是影响你一个人,而是所有身处这个时代的人,所以与其将自己的能量在这样的焦虑和担忧中消耗掉,不如积极拥抱它。我告诉外甥女,她所规划的三个方向其实都不互相冲突,也不会影响当下的行为。不论选定哪个作为终极目标,都需要对未来的三年做好阶段目标分解,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每到一个阶段就复盘一次自己的得失。即使三年过后,当初的决定已经发生了改变,她也一定能收获一个成长后的自己。
4、相信时间的力量
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我们没有给自己时间去尝试和积累,而急于在短期之内看到结果。急功近利的心态,让人无法沉下心来去精进与磨砺,做事浅尝辄止,最终毫无成效。当现有的能力配不上野心时,那先学会放过自己,然后花一些时间提升个人能力,能力与野心要想完美匹配,少不了时间这个润滑剂和推进剂。
5、考虑太多,不如放手去做
考虑太多,不如放手去做!如此黄金年龄,本应该去闯去跌倒,考虑太多就像给自己挖了一道道鸿沟,还没跨出去就被死死禁锢在原地。外甥女说自己是完美主义者,患得患失,我告诉她,没有人是完美的,又怎会有完美的人生?所以,不要妄想去找到一个完美无瑕的人生规划,也不可能会有人用上帝视角告诉你下一步是对是错,记住“变化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去做就对了!
不论这个世界如何变化,我所理想的18岁,它应当与焦虑无缘,鲜活而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