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近500章,我已在简书逐章感悟近半,有朋友建议介绍一下孔子的生平,更有助于了解孔子的成长经历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脉络,有利于内在的提升。
一、孔子的祖辈
孔子的先祖是商朝成的后裔,后来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商朝迁到殷。殷王残暴无道,干出了种种世人不耻之事,弄得众叛亲离,怨声载道。周武王兴兵讨伐,灭了殷王得了商朝天下。周武王是宽宏之人,封殷王的儿子武庚于朝歌。成王封殷的兄长微子启为成汤后裔,国号为宋。微子启便是孔子的先祖。孔子先祖遂由诸侯家转为公卿之家,以谦恭著称于世。
到宋闵公时,已传了四代。宋闵公的长子叫弗文何。闵公死后,他的弟弟炀公即位,这就引起了闵公次子鲋祀的强烈不满,经过一番密谋后,鲋祀杀了炀公,还装模作样的要他的哥哥弗文何即位,弗文何早就看透了其弟的野心,不愿再度陷入这种宫廷权位的争夺杀伐之中, 而婉言谢绝,于是,鲋祀自立为历公。
弗文何的孙子叫正考父,文武全才,连续辅佐了戴公、武公和宣公,算得上三朝元老,他一命比一命恭谨,所以考父鼎的铭文说:‘第一次受命时鞠躬致敬,二次受命时折腰弓背,到了第三次受命,我的头压得更低,腰背更加弯曲了。走路时挨着墙边走,也没有人敢来侮慢我;我就用这个鼎做些面糊稀饭来清俭度日。’他的恭谨到了这个地步。 在宋国是很有名望的上卿大夫。
正考父的儿子叫孔父嘉。这时候,公族后裔迅速繁殖,争权夺势也愈演愈烈,流血事件层出不穷。在这种相互争锋的环境中,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举家逃亡到鲁国,定居在曲阜。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在以后的日子里,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
孔子曾祖父孔防叔曾任鲁防邑宰。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
二、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叔梁纥,是春秋时的鲁国大夫,名纥,字叔梁,以勇力著称,最著名的莫过于他两次建立奇功的故事了。
第一次是在周灵王九年,鲁囊公十年(公元前五六三年),晋为盟主联合鲁、曹、邾三国攻打逼阳,叔梁纥作为鲁国贵族孟献子的部将奉命率部攻北门,兵临城下,只见悬门不闭,将领秦堇父和狄虒弥恃勇先攻了进去,军队便蜂涌而入,并没有人意识到这是敌军的诱歼为之计。当部队进入一半时,城上的悬门突然落下,敌军欲将部队斩为两截,然后分别围歼。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叔梁纥正好攻到城门之下,眼疾手快,仍下宝剑,两手托住正在下滑的悬门,大喊:“快撤退,我军中计了!”晋军主帅忙鸣金收兵,进城的部队也迅速撤出,使联合部队避免了一次重伤。秦堇父和狄虒弥前来跪拜谢恩道:“我二人性命,悬于将军两腕也!”。
第二次是在周灵王十六年,鲁囊公十七年(公元前五五六年),齐军亲自率兵,分两路将桃、防两城围困,欲报前仇叔梁纥,鲁国的国卿被困在防城,情况万分紧急。鲁国军队几次救助均告失败。叔梁纥自告奋勇,率兵三百,夜间攻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城池,救出了国卿。这两次著名的战斗,使叔梁纥英名远播,名闻诸侯。
叔梁纥虽然名气大,但也有他的烦心事。他初娶施氏为妻,生了九个女儿,没有男孩,于是纳妾,妾为他生了个儿子,但天生有疾,是个跛子。这时叔梁纥一直闷闷不乐,他给儿子取名伯尼,伯是老大的意思,他希望妾能给他再生个儿子,可妾再也没生养。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古人认为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舜因为没有后代,在没有通告亲属摆喜宴的情况下就直接娶妻了。
《史记·孔子世家》 记录的:“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 ”有的人因“野合”二字而诟病孔子的出身。在上古礼俗中,"野合"乃是一种重要的与宗教有关的礼俗活动。事实上,在上古之岩画、绘画、雕刻中有多幅"野合图"。关于"野合"作为一种古代礼俗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周礼·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盖野合非礼,这是对汉代的礼制而言。但在春秋以前则并非如此。
叔梁纥在孔子三岁时溘然长逝,但他的血脉给了儿子伟岸的身躯;他的筋骨给了儿子永生的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