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谓一扫对国产电影的小情绪。可仍是觉得剧情胜过演技,编剧劳苦功高!
走出影院,一丝鸿蒙的疑惑,觉得这电影有值得玩味处。
首先,谜团的设置手法挺新奇的。一面基于记忆交换的条件,整个的发展脉络寄希望于黄渤的脑子好不好使,回忆起来多少东西;一面实施犯罪的画面由不同的嫌疑人扮演,这一点出彩有两个原因:一是黄渤坏起来还挺坏的!二是观众(至少我是如此)的自我认同和中了编剧的圈套。那句“你让我觉得恶心”放在一个女生对另一个女生的爱上,仿佛瞬间找到了无懈可击的理由。大多数人不就是觉得LGBT人群disgusting吗?这让我想到《嫌疑人X的献身》里面“P≠NP,想出答案和证明答案正确哪一个更容易。”电影给出了我们一个答案:女警官是凶手,观众证明:她是凶手吗?
然后,是我喜欢的心理学领域的东西。好多次,隐藏在内心的阴暗暴露出来,让我觉得,这个电影的调子不只是调色,布景上的阴暗。
徐静蕾放弃游记作家身份,嫁给黄渤。一次牢骚:“Ada上次和我一起去了印度,写了这本书,拿了年度最佳游记,是我写,会怎样?我会比她差吗?”一个词叫文人相轻,印入脑海。不只女人善妒,男人也如出一辙。
一个人的记忆对一个人有多重要?这个电影给了一个虚构的答案。黄渤换了别人的记忆,变得暴戾,让狱友假吞刀片的想法肯定有他作为作家的想象力因素,但也有那段假借来的记忆导致的犯罪胆量。最后情势的反转也在于段奕宏受了植入的记忆的影响,不舍得下手,也是印证黄渤有多爱她。
想起王小波小说《2015》里面,他失忆了,凭着案上书稿,带着读者虚幻里遨游。
想起有人说旅游干嘛一阵狂拍,回去在照片里欣赏风景。还不如尽览山岳雄奇,川泽逶迤,来的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