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故事:有好处费,我们就来合作
这个客户是当地的龙头企业,只要签约了能影响周边一批客户也能签单;跟进了将近一年,一直约不到老板,新来了一个外贸经理主动电话联系我说想做,让我过去签单,立马冲了过去;谈好方案,要签合同的时候,外贸经理说竞对能给他回扣,但我更看好你们的平台,如果我们也可以,他就跟我们签,当场我就婉拒离开了,同时把这个情况记录在CRM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人跟进,直到有个同事约到了企业的老板,最终和老板签了约,而那个贸易经理也已经不在这家公司了;价值观的红线在那是一根线牵制着我们,因为只要一碰就要走人,而到后来这样的价值观成了身体的一部分,到了其他公司看到这样的行业都觉得非常不屑,甚至气愤。
第二个故事:离开与免死金牌
第一年基本每个月都有单签,但到了第2年刚开始的时候就不停的碰壁,库里的意向客户一个个都黄了;开发积极性也下来,很快一个季度就要结束了(当时阿里考核目标是一个季度至少出一单),再不出单就得走人。
在最后一天,终于谈下了一个客户签了合同,但客户说月底帐上没那么多钱,如果我有钱,可以先给他垫上,下个月初就转给我;因为算业绩是按到帐算的,如果当月没到帐就不算。内心的想法是这个客户跟了有一段时间,是可以信任的,打电话给主管说了这件事情,主管就回了一句话然后就把电话挂了---“如果你给客户垫款了明天就不用来上班了“最终我没有垫款,这个客户后面也没有签,当月考核没有通过,而主管帮我申请了一次免死金牌。
第三个故事 在客户第一和自身利益中做了错误的选择
当年产品端开发了一个新的功能--在线翻译功能,做销售的同学敏锐度都很高,马上把卖点提炼出来(不懂英语也能和和老外在线交流);
刚好有一个内销客户想消库存,但没有做过出口,听朋友说阿里还不错,在介绍的时候,客户听到翻译功能的时候,就说那就做一个吧,但客户当时没有外贸人员,很难靠翻译功能就去接单的;内心想先签吧,后面再帮他招人;最终,这个客户开通了三个月,还没有招到外贸人员,而翻译功能的准确率也不高,很多买家跟着跟着就断了;虽然客户表面没有怨言,后面也招到外贸人员了,但第二年却没有续签,换了另一个平台;
关于阿里的分享:
1、原来在外企做大客户经理,每个季度都有一笔费用叫做客户关系费用,还必须看你有没有花,花在哪里;而这种做法在阿里就是高压线;我们不允许跟任何客户人员有任何利益往来;谈客户过了饭点,客户说请你们出去外面吃饭,我们通常就2种方式,在企业的食堂吃,或者出去吃但大家AA;刚开始客户会觉得很奇怪,但后来客户会尊重阿里,尊重这家公司的客户经理,觉得很正直,是认真做事情的人,让我们给他们的员工分享阿里人的品质。
2、免死金牌:当年如果没有完成当月的KPI,主管会做评估,是否再给这个小二一次机会;正常情况一般都会给,除非这个同学是四象限里的野狗(能力不行,价值观也不好)
3、客户会跟你签单,除了公司和产品之外,更重要的是信任你这个人。做销售经常要踩节奏逼单,但我们得需要清楚哪些单在那个时间点是不能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