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原生家庭

      这是第15期导师班的第2天了,院长一直在强调每日一省以及每日一省的重要性,于我来说,我也很清楚书写的过程就是梳理自己思维的过程,于个人成长很重要。但是,我就是写不出来了。脑子一片空白了。这是怎么了,我百思不得其解。

    昨天院长讲到了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如果没有经过学习,你可能就意识不到原生家庭在你身上留下了什么?以及他是如何影响你的生活的。这堂课,让困扰我两天的烦恼,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我忽然清醒了,清醒的的意识到,我又陷入了一个自我否定,自我责备怪圈。

  我的原生家庭

    父亲

      家里存了一张老照片,父亲年轻时候的照片,英俊帅气。到现在照片拿出来也不逊于一个明。即便现在老了,八十多岁了,也是健步如飞,精神头特足。父亲有个特点,总能在一件事情里找到不高兴的地方,哪怕是一件开心的事儿。曾经看到过一句话,有的人眼里看到的都是他得到了什么,有的人眼里面看到的都是他失去什么,后面那句话用在父亲身上真的是最恰当了。你说他身体好,他会说要是胃不疼就好了。你说他精神好,他会说要是腿脚再灵便些就好了。有一回我都听不下去了,就说,爸,像你这么大年龄的,像你一样这样状态的,你身边能找出来几个,他想了想,有一个,谁谁谁,人家身体才好呢。我只有苦笑的份。

母亲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有20多年了,所以现在如果再提母亲说她曾经是怎样的,好像是对她的一个不尊重。但是,看到原生家庭,并不是要谴责父母曾经对我们做了什么?而是,需要看到父母曾经做了什么,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母亲是一个特别能干的人,和姐姐聊天时她会这么说。但是,更要命的是脾气暴躁。特点是,她把所有的好都留给了外人,把所有的愤怒所有的不满都留给了家庭。所以,对母亲的记忆,直到今天,能想起来的就是她愤怒的表情。

家庭氛围。

      在院长的课堂上,家庭就是一个大鱼缸,而这个鱼缸里面的环境就是孩子生长的环境。在我的家庭里面,因为父母的教育理念就是,我是老大,我说了算。当然,那个年代,很多家庭的大多数父母都有这样的观念。所以他们会把这种教育理念彻底的执行,认为作为父母就是有高度权威的,作为父母他们就可以随意的去指责孩子。他们没学习,他们不知道,在这种理念教育下出来的孩子后果很严重,那就是自卑。

    阿德勒说过一句话,有的人一生被童年疗愈,有的人用一生来疗愈童年。原生家庭,是我们绕不过去的人生必修课。与其厌弃不如拥抱,拥抱过去的自己,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