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子在桑叶上行走,小编在地球上旅游,嗨,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灵山寺,位于冕宁县城8公里左右的大山之中,紧邻G5京昆高速公路雅西段,是冕宁县城最大的宗教寺院。
寺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多次修缮后灵山寺寺庙前面正中是新修的琉璃瓦山门,以正殿天井为中心,两侧有众多的房舍堂廊,前后左右纵横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一片古建筑群。
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宽敞宏大,结构庄严。前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两边是十八罗汉,后殿供奉灵山寺开山祖悟真和尚杨学信木刻偶像。
面对大佛是坐着的韦陀护法神像。据说,天下的韦陀都是站立姿势,唯有灵山寺的韦陀是坐像,因为灵山寺本来清净,不劳韦陀虎视眈眈地站着护法。
山门外边有6棵苍劲挺拔的参天古松,粗有三四人合抱者,树龄至少在两百年以上,它是灵山寺最主要的标志。
灵山寺的历史与一湖南省常德府龙阳县人有关,他的俗名叫杨学信,法号悟真,佛号普渡,人们尊称他为杨祖师。
清乾隆四十七年,杨祖师游历来到冕宁,听说灯台山是燃灯古佛修行的地方,"遂策杖往观,直至峰顶,果然胜迹犹存,故址显在"。杨祖师便在青龙潭水边住了下来,一面继续修行,一面筹建寺院,当时门下有冕宁弟子约百人。
乾隆五十九年灵山寺建成,时任知县辛大成为寺院题名"西灵",民间则称为"灵山寺"。
杨祖师在冕宁22年,灵山寺建成后在寺内修行9年,于清嘉庆九年二月端坐而寂(逝世)。奇怪的是7日后他的弟子启龛视之,但见杨祖师满面红光,与生前一般,遂将肉身移置佛堂,长期供奉,其肉身则完全干固,不再腐朽。
这段传说为灵山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加之后来香客之间的口口相传,来灵山寺的香客越来越多。人们虔诚来烧香、拜佛,保佑自己和家人一生平安,祈福学业有成、工作顺利,有了一处寄托和慰藉。
灵山寺不仅寺院让游人趋之若鹜,而且景色秀美。
寺庙在灵山山麓的椅形台地上,座南朝北,以灵山为背,药沟山为屏,布局合理,蔚为壮观,本身就是一处不错的景观。
山中生态良好,气候宜人,山环水抱,风光优美。春来山花烂漫,锦秀满目;夏至万树披绿,郁郁青青;秋季枫树着红,层林尽染;冬日玉树琼花,景象万千。尤为五月,后山杜鹃烂漫,一簇簇,一片片,形成万亩花园,开遍山间湖畔。
如今来灵山寺的不仅有香客,而且游人也不少,置身其中,你真还分辨不出谁是香客,谁又是游人。
从灵山寺下来,紧靠国道108线的两边全是吃灵山豆花饭的小店,有200米左右长。豆花饭是这里的特色,豆花嫩但不渣,轻轻用筷子可挑起来,可以是水源的原因,也可能是农家人的技艺更胜一筹,亦或二者皆而有之。再加上自制的蘸水,豆花烫、蘸水辣,十分的下饭。豆花成了来这里的游人和香客必点的菜肴。
因为名气,灵山豆花的招牌已经打了西昌城,到处都有灵山豆花的饭店。但说真的,就没有在灵山寺山脚下的味道。
除了豆花,还有香拐青菜汤、野生菌、蒸烧白都是这里的标配菜,人少就这四个菜足以,包你满意,咂着嘴离开。
冕宁县以打造灵山寺旅游景区为着力点,改善了进山的道路。如今凉山最大的一个高速服务区就建在灵山寺脚下,方便了游人和香客,也提升了灵山寺的硬件设施,让来的人平安,走的人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