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夏
❤️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大学社团招新的时候,看着颜色鲜艳的招新海报,脑海里却是一片空白。经过你身边的同学说道,这个社团我喜欢,就报这个啦!竟然发自内心的羡慕。
眼前面对着很多选择,突然之间就不知道该选哪一个。这不像试卷上的单选题,有着ABCD四个选项和标准答案,如果你错了,把错误原因搞明白就好了。可是你现在面前的选择纷繁复杂,解答的方式也不是凭着学过的知识储备,而是主观感受。这时的选择对于一个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的人来说无疑是非常纠结的。
在报社团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没有兴趣爱好,甚至可以说我是一个很没趣的人。这是同学在事后告诉我的感受。
其实,我也没好到哪里去。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所以就报了一个「雪球社」(一个研究股票的社团),倒不是说妥协,而是觉得比起培养兴趣,这个社团对我的专业更有辅助作用。
这也是当时填高考志愿时的小心思。会计嘛,实用性强,专业性强,就业面也广,是一个好谋生的专业。用父母的话说,会计是一门可以“学一项手艺”的专业。
“生存欲望”让我们选择了一门“以后用得着”的专业,但那一个个悄悄探出头来的“精神欲望”却被应试教育无情地碾压,舒展的空间也被紧紧地封闭了起来,渐渐地,我们仿佛失去了对学习之外其他事物的兴趣。
❤️
我曾经也抱怨过自己的专业,埋怨它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相契合。但后来,我释然了。
首先,我认为,我们不该被“专业”这个词绑架,不要让自己的专业限制了你的就业领域。如果把自己的一辈子和专业捆绑在一起,在我看来是一个有些愚蠢的决定。虽然你以后的工作未必和现在就读的专业对口,但这并不代表你白学了专业知识。大学里的教育可以让你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和更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它是融进你的血液之中,会无形影响你的思维方式的。
比如,你主修经济学,你就会用经济学的里的概念分析一些社会现象,再比如,你学了心理学,你就会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人的行为和潜意识。或许,毕业后的我们从事着和大学专业毫无关联的工作,但这四年里培养的专业素养和价值判断,会影响我们很久很久。
其次,兴趣只是一切的开始,还得需要坚持的依托和成就感的支撑。大多数人所谓的“兴趣”或许只是浮于表面的喜欢,而不是完完全全处于“浸润”状态的投入。世界上大部分事情,都是要在你投入努力后,才会感受到真正的乐趣。而这真正的喜欢就是让你能够心甘情愿地啃下那些你之前认为自己不可能去做的事情。
我也是在最近的半年时间里发现了曾经隐藏在身体里的兴趣的。从小到大,我虽然也收获了一些作文比赛的奖状和旁人的赞美,满足了那个年纪所想要的小小的虚荣,但那种需要外在动力支撑的兴趣有些浮于表面。
现在的这份写作兴趣,带给了我一种开创其他可能性的勇气,这一切都是开始,换句话说,它只是帮我推开了一扇另一个世界的门,门里的一切需要我靠着坚持去探索,而不是说空谈兴趣。真正的兴趣是需要带着一种“浸润”精神的。不去行动,只会徒增焦虑。
❤️
我觉得我们一直对专业和兴趣有着误解和偏见,仿佛专业和兴趣天生就是矛盾体。
其实不然,兴趣可以是专业的能量补充剂,在我们被生活压的有点喘不过气的时候,重新给我们力量。
看见知乎上有这样一句话,我们都是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间夹缝生存的。同样地,我们不过是在专业和兴趣之间夹缝生存的人。既然同时拥抱专业和兴趣那么困难,那不如在两者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前不久,上了一节大学生职业规划课。在课的最后,老师送给我们这样一句话,懂得将工作和兴趣结合者,堪称是命运的幸运儿。这句话是丘吉尔说的。
现在,那些有着兴趣爱好或者一技之长的人在我眼里同样散发着光芒,但我对那些在专业和兴趣之间游刃有余的人更加佩服。学业上,他们始终保持着汲取专业知识的姿态,而学习之外,他们又有着羡煞他人的一技之长。两种身份,自由切换,拿捏有度。
如果,你没有一门兴趣,那么,快找到它吧!觉得很难?那不妨用排除法去找它,遇到你喜欢的那个。
如果,你有一门特别热爱的兴趣,那么,恭喜你!有了它的陪伴,你的人生不再平淡如水!
“那么,你是怎么看待专业和兴趣的呢?”
*知夏:一名99年的大学生。对未来投以热望,把读书奉为信仰。生命中那些刚刚好的小确幸,让你觉得是命中注定。希望我能成为你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