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2

一个孩子家境不错。

但他在2020年疫情期间迷上了网络。

上学期,他的学习进步了一点,家长满足了他买手提的要求。

这个手提,家长和孩子都说好了。

只能玩到晚上10点。

一切都顺利,孩子到时候就交手提。

但孩子一天比一天看上去精神萎靡,睡眠不足。

学习没有动力。

脾气爆燥。

一.先跟后带

孩子第一次见我,根本没理我,自己玩手机。

“你玩吧,10分钟后我们再谈。”

孩子有些奇怪地看着我,“喔”了一声,就埋头玩手机了。

这是“先跟后带”原则。先跟上孩子的节奏,再想办法带出孩子。

10分钟后,我用温柔坚定的口吻,“好了,咱们来做个测试。”

“好的。”孩子愉快地答应下来。

测试结果出来后,我给孩子讲解了结果。

就结果,分析了孩子的心理。孩子说:“好吧,我都跟你说吧。”

二.收集资料

孩子说,他从小就有莫名其妙流眼泪的情况。但爸爸妈妈不知道。

孩子谈恋爱了。女孩子是离异家庭,放在姨妈家养。孩子的妈妈跟女孩姨妈是好朋友,两孩子在交流过程中有了共鸣。

女孩对男孩说,“你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关心他的人。”

男孩听了好受用,两个人经常在微信上聊聊天。

男孩对我说,爸爸妈妈晚上11点收走手提后,他弄了另一台手提,继续玩游戏。可以玩到凌晨4—5点。

我听了,才明白孩子晚上不睡的原因了。

三.制定干预方案

先做情绪干预。

再做认知干预。

最后做正性行为的塑造。

还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比如,孩子爸爸妈妈干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