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晚上19:48分,突然收到了好友的一条微信,
她说:上周听完你讲西安,特别想去。
一句话看的我思绪万千
我说,
朕心甚慰啊
她说,我买了去西安的飞机票,
虽然这次只是去汉中,但是已经很满足了
感官
是的,上周的分享我讲到了西安,明明要分享的是一个外国人写的书,我居然都可以讲到西安,讲到泉州,讲到丽江,讲到...可见我的发散性思维真是越来越肆无忌惮了
可是不知道怎么的,不论读什么样的书,哪怕是英文原版,我也可以想到我去过的那些城市,走过的那些路。想来也是有趣,大概因为,一个人的经历比她看的书更能深入骨髓吧。
毕竟亲耳听过,亲眼见过,亲身感受过,这用的感官刺激只怕是最好的“知识摄取“了
在路上
于是,我突然决定从这周开始进行主题写作,而最先开始的主题就是和你们聊一聊我去过的那些城市。
“
光聊城市显的不是我的风格,所以它们都会被我对应上二十四节气,来感受”世外桃源“的春夏秋冬。
希望这些带着年纪和感性的故事,可以为屏幕那边的你们带来属于生活的温度。
不一样
因为我爸爸工作的原因,他年轻的时候就走南闯北。加上本身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探险精神,于是很多城市和景点的那些并没有人走的路都被他探出了一条道。
有时候走到连番9座山丘,有时候发现又一村的景致,有时竟然因为循着道路而被关在了景区,最后只能翻墙而出。总之,在我爸不断的旅游探索下,整个中国的犄角旮旯都被他踏遍了。而我爸的“探险”故事那真的是相当的生动和有趣。
我听到这些,都是在和他走这些路的时候,他边走边讲给我听的。
比如20年前的某一天,他是如何一个人从这座山翻向了那座山,路上一个人都没有,深夜身边就只有瑟瑟寒风。这么走了几天居然就走到了一个新的城市。
再比如那时候网络也不发达。路过一个小破旅店就只能和陌生人合租,最后是如何被人家把东西都洗刷一空,只留了一个行李先给他的等等。
也因为我爸看的世界大了,所以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要带我出去走走的意识了。
这一点我觉得自己比身边大部分人都幸运。因为那时候我太小了,以为世界就我老家那么大。所有的院子也都是土夯的加上些稻草,菜地就种在院子里,洗完的衣服就在上面飘。有时候飘到领居家了都觉得是一次比较远的旅程。
所以,我哪懂要去旅行。但是我爸懂。于是那时候他出差,只要有时间可以就会把我带上。到了地方他会安排好时间,他办他的事儿,我做我的活儿。然后空出个几天开始一起探索这座城市。
记得那时候我妈还是一个对旅游丝毫不能理解的深度厌恶者。每次我和我爸要去哪里旅游了,我妈都会好奇的说,没事干往出跑什么,家里待着多好。
那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回复她,但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和家乡不一样。
比如那时候我刚看到大海,飞奔着就跑了下去,大喊大叫的像个疯子一样。蹲在海边不厌其烦的堆着沙堡,然后看着海浪把它打散我又再做一次。再比如那时候第一次看到地宫,竟然盯着一口墨玉棺材出神,要不是我爸来叫我说地宫要关门了,我差点就成了”盗墓贼“。
总之,那时候我就觉得,外面的世界不一样。
改变
后来记得有一次,我爸和我说,趁着你妈最近有空,带她去一次四川,你好好在家学习照顾好自己。
记得那次我还闹脾气来着,觉得为啥我不能去,后来也只能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深深的记得,那时候我爸妈回来以后,我妈逢人就说,别的地方我是没去过,四川真是个好地方,人家那地方的气候就和咱们这里不一样,人家那个山啊....
那时候我心里暗暗得意,这下子她终于能理解为什么我和我爸只要一有机会就爱往外面跑了。
后来果不其然,在我爸为主力,我为辅力的努力下,每年至少去一个地方旅游就成了我家不成文的习惯。
时至今日,每次回到姥姥家,告知她老人家我们过几天要去哪哪哪耍的时候,她老人家都无比无奈的说,又往出去跑,外面有啥好。
嗯,确实还挺押韵。但是,外面的风土人情真的不一样啊。看过世界会有不一样的性格啊。
回味
其实算下来,我去过的地方也没有很多,而且几乎全部都是在我爸的努力下完成的。
比如小学的时候第一次去北京。
初中的时候第一次去秦皇岛见到大海,吃到海鲜。
高中的时候见到了九寨沟那巧夺天工的美和黄龙惊世骇俗的气魄
也曾被秦始皇陵兵马俑震撼过
感受过苍山洱海的柔声细语
品味过西双版纳的异域风情
更是惊叹于龙岗石窟的鬼斧神工
沉醉于香港澳门的西式文化
也忘记不了在塔斯马尼亚岛的自驾游和墨尔本的慢生活
还有和好友一起探寻过的元旦时节的巴厘岛
和自己去过的圣诞时节的韩国...
等等等等
我常常说是旅游丰富了我的人格,
喂养了我的认知
我喜欢在老广州的茶楼喝茶
也喜欢在夜上海的江边漫步
喜欢在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吃小笼包
也喜欢在大气磅礴的草原策马奔腾
总之,那种对未知的期待和探索是一种对不同时空的眷恋
那种对不同文化的感知和体会是一种超乎自己元认知的心动和丰满
所以,和我一起探索探索这个细腻而温情的世界吧。
毕竟,这个世界那么美,
不去看看,
又怎么能有机会让自己沉沦于其中呢?
二十四节气
是季节的温度,更是生活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