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在家调休,一直在电脑上写东西,忙一些文图的材料。一个上午下来,这种心无旁骛的工作,颇有成效,但身体上便有了反应,有些腰酸背痛,头昏脑胀。怎么办,肯定是不能再呆在书房了。于是,心生一念,在露台上,拿了锄头和铁铲,以及几个编织袋,急匆匆下楼了。
开车来到江对岸的南山脚下,在肥厚的林间空地上,挖出一堆松土,然后用袋子装上。一边劳作,一边听林间翠鸟和鸣,随着全身冒出微微汗,身心有种说不出的舒畅。此处,便利而僻静,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山脚下,是南山的一处登山口,但少有人来往。这闹市边上的清幽之所,实属难得。
带来的袋子都装好了土,用绳子捆上袋口,推下山塝,随山势,正好滚到车子边,随手便可以提上后备箱。回到小区后,哼哧哼哧,把几袋土,搬上二楼的露台。忙完后,一身大汗,但浑身舒爽,一上午的酸痛与昏胀,已经烟消云散。看着露台上那一堆肥土,有种满满的收获感,可以用来好好种花种菜了。
晚上,坐在餐桌前,吃嘛嘛香,并似有所悟。
一直以来,就很喜欢陶渊明的田园诗,诗中所表达出的一种宁静悠远与自得其乐,让人心生向往。
曾经写过的一些散文,如《乡居闲情》,《乡居一日》等,基本都是受陶诗影响,兴致而来,把在乡下老家居住的时光,那些所见所闻所感,诉诸于文字,自我感觉,别有一番情趣。
“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些诗句,就是田园生活平常而真实的表达,文字浅易,意境朴实,可读来,总让人心生触动,这是为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能在田园生活中,屡屡地体验到那种醉心的自得其乐呢?
以这次亲身体验,诚认为,适当的体育锻炼与体力劳动,就是最好的身心放松。
可以想象,陶翁一定过着简单的世俗生活,读书,写诗,种地,素餐素食,粗衣杂粮,极简的物质追求,同时,精神上又有着高远的追求。他能真正安于此,生命的自得其乐,便水到渠成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体验田园与山水之乐中,我们的心灵会得以放松。闲暇之余,多多走进田园山野江河,或劳作,或爬山,或畅游,或垂钓,大自然才是心灵最好的归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