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爱乐之城》提前点映,可能身处这个圈子的原因,感觉朋友圈里一半的人都去了,当然也包括我。
看完散场的一刻,看着一影院的男默女泪,我默默发了一条朋友圈,建议2月14日情人节正式上映那天,情侣,千万,不要,去看。
有朋友说你这样说莫非太小看爱情,无非就是贫困相爱富贵相分的故事,并非所有人都那么物质。
可是打败他们的爱情的不是物质,是每个人都很难没有的自私啊。
撇开诸多歌舞情怀与致敬,影片讲的其实是很简单的剧情。
音乐梦的男主S与演员梦的女主M在真实生活中过的穷困潦倒,除了青春、梦想与爱什么也没有。可是青春不会无限,没有妥协在自己家庭威压下的S妥协于M家庭的威压下,为了两人更平稳的未来,他暂且放下了自己的音乐梦,投身于商业音乐中。
S是有实力与魅力的,他的商业音乐大获成功。M于是得以辞去多年在影城当咖啡师的工作,专心筹备自己的独幕剧。把围裙扔回给主管时,M脸上的笑容得意满满。
只是她很快就不满足了。
她开始埋怨S事业的成功导致他没有时间陪她,她把自己筹备独幕剧的压力与无助统统归咎于S的不陪伴,甚至归咎于是S偏离了他自己的梦想——恕我直言,这简直就毫无逻辑了。
她可能忘了,最开始S是为什么放下了自己的梦想。
是为了她啊。
影片中没有明说M得以带着傲娇的笑容辞去一份追寻演员梦六年间哪怕在排班上遭了主管刁难失去了去试镜的机会都不能放弃的维持生计的咖啡师工作是不是因为S投身商业,让我们先以最好的打算,假设不是,M是依靠自己的积蓄而追寻梦想的——因为如果是的话(虽然我认为很可能是),M在此处爆发出的自私就已经非常令人发指了。
让我们接下来看一组明显的对比:
S在获得商业成功被迫到处漂泊巡演时,仍不忘在深夜里硬挤出时间回到与M两个人的小破屋子里,为她亲手准备一席烛光晚餐,哪怕凌晨他就要离开。
而当M在S的帮助下拿到了去巴黎拍摄几个月的邀约后,她选择的是,那就分手吧,尽管我会一直爱你。
她的这个选择的逻辑再次困扰了大量生活在真实生活中的人,其中很可能包含大量的异地恋。
我想了很久,如果说编剧想表达的是两个人对梦想理念的不同以这个节点为爆发导致的分手,我只能读出M因为触及了梦想产出了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的逻辑合理性——毕竟她前一秒还彻底放弃了演员梦想要回老家继续念大学。
后来S再次回归到自己最初的梦想——拥有一家自己的Club,演奏最纯粹的爵士乐。他成功了,S Club里座无虚席、所有人都为他的音乐感到激动,因为今天的S是爵士乐的领袖,他说什么好、就是什么好。其实五年前的那个S具备一样的容貌一样的实力甚至更纯粹的初心,可那时候,除了爱着他的M,没人会听他的来改变自己的音乐品味。
后来M也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成为一个知名的演员,演最好的女主角。她成功了,不仅名利双收,且家庭幸福。她的面容比以往更加骄傲,微微上扬的下颌都写着功成名就。
可是当两人在S Club里遥遥相遇时,她突然后悔了。
于是她在脑中把两人从相遇到现在的时光在平行时空内进行幻梦般的演绎。她看到他陪着自己演独幕剧,谢幕开灯满堂喝彩;她看到他陪着自己在巴黎,生活好似电影甜蜜;她看到他陪着自己生儿育女,比翼双飞共结连理;她看到两人双双功成名就,相依偎在S Club。
但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就算他放弃封面照的拍摄陪着她,她的独幕剧依然会无人捧场;而他如果放弃商业音乐事业陪伴她在巴黎打拼,五年后的他也很难成就S Club。
有因才有果啊。
M贪心地把今天两个人的成功顺理成章地套在了自己的幻想中,却忽略了这些让S一直相伴于自己身侧的选择很有可能只能带来她一个人的成功、而不是现在的完美结局——无论是过去现在将来,她在这段感情中不变的是自私。
看,这最打动人的五分钟,真的剖开来,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幻梦。
这份自私恐怕很多人都有,所以这五分钟才能成为催泪的五分钟。现实生活中的男男女女在爱情中总有妥协,谁胜谁负只不过比拼谁的自私多一点。当自私与妥协无法平衡,感情唯有结束后,对方就成为了心里头的朱砂痣。后来我们再遇见别的人,过上仿佛理想中的日子,忽然再遇见这五分钟的幻梦就会让我们的心头痣一痛。如果身边是TA该多好啊,我们这样想,却完全忘记当初的放弃是因为自己自私的选择,今天的好日子也是因为自己自私的选择。
容我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你有没有在你的朋友圈、微博或一切社交平台转发过营销号鸡汤号鼓吹的爱情纲纪?那些女人转发的怂恿男人应当倾囊而出给女人发红包买包包、男人转发的鼓吹让女人放弃一切给男人生孩子当老妈子,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拿捏住了人性中这一份的自私。
扪心自问,若真让你去到平行世界,你愿意做M五分钟幻想中,舍弃自我陪伴M的S,来成就她的自私选择吗?
致千千万万个如同M和S一般在俗世中的你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