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至少对个人的标准,会呼吸不等于活着。倘若迷茫生存着,其实只是在被动增加年龄,普通人一辈子很多时候都不是为自己而活。这样的日子,根本谈不上意义,即便计入年纪体系,应该也要冠以“虚岁”来描述。只有那些实际价值于自我生命光辉的岁月才算真正被我们拥有,这个叫做:意义寿命。
想想,我们是不是经常为别人而活?在浑浑噩噩中消耗时间。特别是远离被规划轨迹的象牙塔以后。毕业等于失业,但工作往往又被错误实践为“混日子”,在没有假设未来的背景下,就着轻松以为在享受生存的快感,但每每闲下来发愣,却又十足的空虚寂寞冷,即便身边有人陪伴。我们也曾仰望星空,羡慕古往今来那些意气风发的逍遥人物,但到头来却只在用宝贵的时间、精力和劳动,换取对比社会财富微不足道的酬劳。此外一无所得,真所谓,“最弱不过等假期”。
我们如此生存简直在谋财害命,最直接的对象是自己。当然,也不说随便立个梦想代替迷茫,就能“逃避制裁”,没那么简单。畅想的世界在绝情的现实和干瘪的趋势多重压迫下,十分苍白空洞。所以,梦想未遂者不过普通人一枚,在任何挣扎皆无效的时候,同样必须自定义地“委屈”于他们不愿纳入人生版块的工作。在亦真亦假的虚度光阴中寻找可能永远不会光临的重要转折。这样的人生,同样需要改变。
所以,我们“活着”的时间并不等于年龄,这一辈子有太多的情况是“贡献”给别人。一个80岁的老头在某种概念下,甚至比一个20岁的理想创业者活得少。有限的时间集中使用于最有价值的事项上,这是成功的一个原理,这或许就是大集团们如腾讯要把鸡毛蒜皮琐碎事外包出去的原因吧。道理搁在人身上,同样适用。只有那些属于自己的时间,才能算是意义寿命的一部分。而被仅为延续生命的杂事拖累存在感,这样的过程终究无法定义为“生活”。
但这并不是我们的错误,因为作为普通人的一份子,理应无法反抗地接受这样的悲剧。普通人的命运早已注定,除非你得到升华,摆脱如此身份,才能避免“普通人”不可避免的灾难。普通人的现状大抵平庸,也没有大本事和与本事匹配的能力可以立即获得转折,进入全新的人生阶段,被迫也是主动承受期间永恒的迷茫和困惑,以及各种负能量。当然如果有心逆天,普通人也有未来,毕竟这只是一个阶段。
综上所述,普通人的意义寿命乐观来讲不会超过完整的五年,甚至更短,虽然看起来骇人听闻,但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生存模式。普通人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了,通常都是贡献给这个社会不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也别把下班和放假乃至偷懒这些时间算成自己的意义寿命,因为我们更多是将其用在另一种浪费时间上,根本没有形成个体的改革。很多人还没活出状态,就已经年近古稀,白发满头,结果非常后悔。但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呢?还不是单曲循环罢了。说到底,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的命。我的确也在批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