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我们不能因为某个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信任他,也不因为某个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为什么今天要聊这个?
因为罗振宇的跨年演讲过后,某些网站上对罗振宇的口诛笔伐,我是真的看不下去了。实际上,罗振宇被指责“贩卖焦虑”、知识的“二道贩子”、甚至“搞传销”,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同样处境尴尬的,还有同在罗振宇的APP上开专栏的樊登(被认为搞传销)和李笑来(被认为割韭菜)。
说实话,我确实不喜欢樊登搞线下活动的模式,也确实不喜欢李笑来自命不凡、自吹自擂的口吻,甚至我也不否认他们确实有些事情干得过分了些;但是,无论他们有多少看起来不太恰当的言行,我都仍然对他们心存感激。
原因很简单:我认认真真地看过他们的文章、听过他们的音频,也确确实实从中受益了。
诚然,每一个公知在传播其自身观点的时,都难免夹带私货;也不可否认他们常常带着浓浓的营销目的。但是,他们做的事情,整体上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罗振宇开设的专栏,对很多人来说,能学到的东西比在大学能学到的多得多,无论这些知识有多么“二道”,最起码罗振宇还是为没有“一道”能力的朋友们,降低了接触知识的门槛;
樊登的读书会,虽然主题比较单一,解读的水平也不见得多高,但是对于某些话题而言,最起码也为朋友们提供了用一个小时粗浅涉猎的机会(也没人告诉你,只要听完一个小时的分享,就能够掌握全部知识,不是吗?);
再看看李笑来,从情绪上来说,我最不喜欢的是他;但从理智上来说,我最感谢的也是他。“时间的复利价值” “用知识(英语)而不是学知识(英语)” “一份时间重复销售” “购买他人的时间” “自学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等等观念,都为我拆掉固有的思维,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所以,在我看来,他们做的事情其实是很有价值的。
但是遗憾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宽容”比蔻驰贵多了。人们往往容易因为他人的某些言行,而否定这些人全部的努力。要知道,带着无穷无尽的戾气看世界,我们将永远无法发现事物其实还可以有美好的一面。
与其花时间证明罗振宇的毒奶有多毒,不如看看他们做的东西能不能真的可以帮到你。如果能,就请好好享受;如果不能,最多点个差评、客观地表达完自己的意见,然后留下一个帅气的背影掉头就走,就可以了。
漫无边际的人身攻击,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