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老师在他的《财富自由之路》里,把注意力列为我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平常好象很少意识到,“注意力”是财富;而更多的把时间、金钱当成财富。时间的珍贵,古语有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在此就不多说了。那么,为什么说注意力比时间还宝贵呢?
注意力和时间的区别在于,时间不受你的控制,而注意力理论上应该只受自己的控制。但实际上,我们的注意力大多被别人操控。广告,就是最典型的收割注意力的工具。我们在看免费的电视、上网时,然后,我们的注意力就被集中、大量、廉价的收割,然后打包卖给广告主。
广告是最明显赚取我们注意力的方式,商家也不讳言,互联网上也因此有了付费去广告的模式,广告因此比较容易被识别为消耗注意力的因素,而我们常掉入浪费注意力“三大坑”,就相对不容易识别了:
第一大坑“莫名其妙凑热闹”——国人爱热闹,这很常见;大街上有一点点事,都会聚集起一大群人围观;现在更是升级换代到了网络围观,并自称了“吃瓜群众”,网上明星绯闻、战争、大牛逸事……都会引来大量围观,更有甚者,专门看上“热搜”的新闻,比如近段时间的吴秀波、翟天临……我们围观半天,除了茶余饭后增加点谈资,还有什么意义呢?当然,对社会来说,民众的大量关注,会给当事人及相关人增加压力,有时还能改变事件的走向,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力量;但对于集中于自我成长的我们来说,把注意力花在这些事情上,就是浪费了。
我在读到此文时,深感自己虽对八卦不太感兴趣,还是浪费了很多注意力,为了改进,针对各个“吸注意力渠道”,采取相应办法,减少注意力消耗:
微信:我把朋友圈的微商、不太熟的人、发圈频率过高的,都屏蔽了,这样刷朋友圈的注意力就省下了一些;把非工作群设置为“免打扰”;
淘宝:减少购物频率,平常想到需要买的东西,写到日历里,利用碎片时间选购,加入购物车,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再一次性购买。这样物品在购物车里呆了足够的“冷静期”,可以冲动消费;购买、付款一次完成,集中收货,也减少了查物流、取快递的注意力消耗。采用这个方法后,我少剁了很多手。
今日头条:这是一个易“上瘾“的APP,会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自动推送更多同类内容,总推你常看的、喜欢的内容,长期使用容易让你欲罢不能的长时间停留在信息的海洋中。其实是为用户创造了新闻的”舒适圈“,总看到符合自己胃口的内容,不需要批判,不需要调整自己的认知,简直就是精神鸦片啊!
何解?——删之大吉!
第二大坑“心急火燎随大流”
这就是在某个趋势出现时,众多的跟风。“共享”概念一出来,大家都去做共享,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这些明显非刚需产品也要“共享”;很多人可能只是看到“共享”之名,并未深入理解“共享”的底层逻辑,盲目跟风,当然难得正果。“机会”、“趋势”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而无积累,无准备的人,再跟随大流,也只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看着别人炒股,也去炒,不管自己有无相关知识储备;看着别人做微商,也去做,不想想自己的产品有无竞争力?
第三大坑“为别人操碎了心”
过年回家,七大姑八大姨都会关心:有对象了吗?结婚了吗?有娃了吗?生二胎了吗?……真是为我们操碎了心。然而,我们最想回的一句话是:“关你*事啊?”虽然我们自己可能不大会这样对为别人操心,但是,我经常还是会忍不住跟朋友分享学习心得,学习资源等,但真正有兴趣学的很少;有时还会善意提醒朋友,给免费建议,但大部分时候都没有什么回应。我也算是操碎了别人的心啦!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学习《财富自由之路》后,我才明白,是我自己水平不够,级别低,所提供的建议就不能得到重视。比如,同样一句话,马云说出来,大家就会拿小本本记下,反复琢磨;要是无名士说的,大家一会儿就忘记了。在自己说话没有份量的时候,最好的选择闭嘴,先把自己修炼好,有了看得到的进步、成绩后,自然会有带动朋友的效果。比如说我练马甲线,没练之前跟朋友说怎么练法,朋友也就听听罢了;练出马甲线后,就会有朋友主动询问方法、经验。正所谓“人微言轻”,要想帮朋友,也要先练好自己,先别操别人的心,把自家地种好了再说。
今天分享李笑来老师所说的三个坑:“莫名其妙凑热闹”、“心急火燎随大流”、“为别人操碎了心”,你有入坑吗?及时跳出来吧!把注意力放到真正有价值,能让自己成长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