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杜琪峰,是因为看了他的《黑社会》系列,喜欢他影片中那种干净利索的表达方式和隐藏在残酷现实下对人性对社会的思索。这次杜sir北上拍的《毒战》秉承他以往的艺术表达方式,将一个简单的缉毒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让我看完久久没法出戏,按照外媒的评论很合适,“这是一部能把观众死死地钉在观众席上的佳作”
实际上,看到《毒战》的宣传海报后,我就打算好好欣赏这部作品。海报上的两位男演员是我最喜欢的孙红雷和古天乐,他俩相互怒视对方,营造出正邪不两立的氛围,看完影片,不得不对他们的表演竖一竖大拇指。
先说古仔饰演的制毒犯蔡添明。电影刚开始就被抓到了,之后一直在毒贩和缉毒警之间周旋,最后在所有人都死了的混乱情况下还能活着,可这样的人物最终也没逃过法律的严惩,影片的最后,导演还特意展示了蔡添明被注射死刑的全过程。可以说古仔把这个角色体现的很好,从一开始逃跑的冷静,到配合警方时的纠结,到学校门口枪战时的邪恶,再到临死前的慌张,古仔用他细腻的微表情和动作表现了一个制毒犯在求生的过程中心理细微的变化。
再说孙红雷饰演的缉毒警张雷。在整部电影中,张雷这个角色不停地在跳跃,一会儿是缉毒警大队长,一会儿又要为人物扮演自己十分讨厌的毒贩,而且是两个性情相反的毒贩,这为表演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可孙红雷用他略带神经质的表演将这个人物表现的层次分明,一旁的朋友边看边称赞其演技。
当然,除了主演们的用功之外,配角们的走心演出也是有目共睹,黄奕演的小贝,钟汉良和李光洁演的警察搭档,郭涛和李菁演的大聋小聋在表演上都有所突破,红花娇艳,绿叶翠嫩,大陆和香港演员配合得当,共同撑起了整部戏。
除了演员,本片的方方面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声音方面,整部片子的音效用的很节制也很写实,穿插其中的音乐,一方面增加了戏剧性和动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主人公们内心复杂的欲望和动机。剪辑方面,可以说好不拖泥带水,一如杜sir以往片子的冷峻,几处蒙太奇的运用也十分娴熟。当监视器中的大聋小聋正为死去的师娘烧真钱时,监视器外的警察们掏出零钱资助同事,对比十分强烈,令人为缉毒警的工作不易而动容。哈哈哥搂着老婆出大厅,哈哈哥开心地让老婆笑,这时剪辑给了张雷一个笑的画面,这是导演对所有违法者的嘲笑,玄外知音是,别以为自己能笑到最后,小心点,或许你早被盯上了。在大舞台那场戏,假冒标叔伎俩被识破时,舞台上的舞者撕下了自己的黑色外套,露出内衣,这种隐喻式的蒙太奇丰富了视听效果,增强了影片的商业质感。从种种分析来看,主创人员们是秉持着“魔鬼在细节”这种创作精神来拍摄这部片子的。
话说回来,这部片子也只有在故事细节上花心思了,因为故事实在太简单,好人抓坏人,最后坏人被法律严惩,这在许多影迷观看之前都猜想到了,只不过与以往大陆电影好人获得完全胜利不同,这次是好人们都被干掉了。另外,人物的扁平化也遭人诟病,从片子里除了体会到现实的残酷性外,杜sir以往片中的友情爱情江湖情荡然无存。
虽有缺陷,但瑕不掩瑜,我还是得给它个赞,不是因为他在国内外得了许多奖,而是因为它确确实实在一百分钟里死死的把我钉在了座位上。我不想像一些影评人对他进行过渡阐释,只对结尾进行一点分析。有人告诉我,杜sir为故事设计了两个结尾,我们没看到另外一个是最后蔡添明逃跑了,如果不对其说法进行考证,也不对大陆审核标准进行分析,单就片子本身而言,我更倾向蔡添明死,可能这牺牲了他没死给观众的想象力,但也得到了额外的震撼力。蔡添明从开始制毒起,他就已经自掘坟墓了,从电影开始没多久,蔡添明就趁警方不注意逃走,注意,他逃向的地方是太平间,这里说明什么,说明他的死是他自己造成的,也验证了老话,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结尾他得死,而且是注射死亡,既展现了观众没看见过的注射死刑,又表现出人在临死前的慌张和对生的渴求。换个结尾,他没死,那又能说明什么?说明导演别具一格吗?说明导演有向法律向体制向大众意识挑战的精神吗,亦或是单纯的改变大家的观影体验?可一部电影的结尾至关重要,不可儿戏,可以说,杜sir是冷静的,他知道自己拍的是商业片,他毫无必要玩一些小孩玩的东西,毕竟自己已快到花甲之年,毕竟自己的电影还得北上捞钱。
《毒战》这部电影难称伟大或令人震惊,但毫无疑问是优秀的,对一般观众而言起到解闷解乏的作用,对学习者而言,也的确能学到不少实用的商业技巧和专业精神,面对中国一大堆让人想要自插双目的电影,碰上这样的精良制作,我们还要奢求什么呢,真的,没必要,开心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