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第二部分:《战狼2》商业模式分析及启示
主讲人/ 杨建树
首先小小科普一下关于“票房”的知识。
1. 一般来说,首周票房≈总票房的三分之一
所以,影院一般会根据影片的首周票房来预估总票房,这也影响到了影片的排片情况,如果首周表现良好,排片量便会保持适中甚至出现上涨的趋势,表现差的话就有减少排片甚至撤档的可能。像之前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就分别经历了影院退票、撤档。首周票房也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考量一部电影的主要标杆之一。
2. 分账票房=总票房-服务费
分账票房是对于片方来说的(包括制作、出品、宣发等);服务费就是平时我们在售票App上买票时付出的那笔服务费。
3. 1-3%-5%=92%
3%指税,5%指电影专项资金;92%是可分配资金,甲方(片方)和乙方(院线)之间的结算就是在这92%的基础上进行的。
4. 43%与57%
一般,甲方占43%,院线占57%,自从2001年的《英雄》开始,这便成了可以说是约定俗成的比例了。
5. A类城市,B类城市,C类城市
在电影领域一般会用A、B、C类城市来近似称呼我们平时说得更多的一、二、三线城市。比如“最低票价”的说明中就会用到这样的名称。
*A类城市一般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重庆,杭州,南京,天津。
B类和C类城市城市太多,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
6. 秘钥
每一部电影拷贝都有一个秘钥,秘钥是通过卫星传送到电脑上的。只有在规定的时间把秘钥下载到影片拷贝所在的硬盘中才会有效,即此时该影片才能放映出来。
*当时听到这个觉得超级高大上啊,好神奇的黑科技!
-----------并不华丽的分割线-----------
接下来说说《战狼2》这部电影的成功之道。
比较成功的电影可以分成两类:
①强口碑电影 ②强宣发电影
《战狼2》前期的宣传中,导演吴京跑了很多城市,为路演倾注了很多心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影片口碑持续发酵,吴京后来就停止了路演,因为再继续下去,很可能会影响到电影正式上映后的观众数量和与此有关的影片持久力等方面。
来看一组数据:
《战狼2》总票房:56.78亿
第一周票房:9.97亿,占总票房的17.56%
第二周票房:21.71亿,占总票房的38.23%
第三周票房:14.03亿,占总票房的24.71%
第四周票房:2.61亿,占总票房的4.6%
通常情况下,一部电影的首周票房是比较高的,第二周票房与之差距不会特别大,但是《战狼2》却呈现“反常”之势——第二周比第一周高出很多,接着的第三周也很高而且也高于第一周。到第四周,一般就到了影片逐渐降温的时候,但从数据上看,这一周的票房相对其他几周的数字是很低的,但在绝对数字上依然很不错,一部电影能在接近上映尾声时间里还能有这样的票房成绩,实属不易。
如果以5000万作为一部电影的成本,那么取得5亿的票房这部电影就可以称得上是爆款了;票房达到8亿,这部电影基本就不亏,对片方和影院来说是比较正常的一种状态;如果是8-15亿,那么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好消息,一方面影院会认为它的功劳多一些会要求多分一些利润,一方面这说明这部影片的票房依然处于正常范围内。若能超过15亿,那这部电影便是爆款中的爆款,《战狼2》的50多亿的票房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的。
为什么《战狼2》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15-50亿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值得研究的。
下面就直接放上主讲老师给出的分析:
·5亿爆款(5000万以内成本)
《疯狂的石头》
《失恋33天》
《泰囧》
《夏洛特烦恼》
《湄公河行动》
·10亿爆款出现的原因(影片具有的特点)
新
新颖
带给观众全新的观影体验
宣发给力,口碑爆炸
·15亿爆款出现的原因
这就回归到影片的质量了。
就说《战狼2》,除了其本身的质量OK,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1. B、C类城市贡献了更多的票房
这说明在这部电影上,其观众群体由城市白领移向了小镇青年,是他们慢慢主导了影片的口味,而创作团队正好抓住了他们的胃口。对小镇青年来说,悲情的英雄形象更能触动他们的心,就像在小镇打拼的自己,渴望更广阔的天地但目前只能先在非一线城市拼搏,这种揪心的心理在影片中得到了宽慰与激励。
2. 同期的竞争对手《建军大业》出局
因为演员的演绎与伟人后代之间的纠纷,《建军大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这部本可能会是《战狼2》最大竞争对手的影片,就很快处于下风。
3. 萨德事件引起国人愤慨,激发爱国情怀
4. 八·一建军节的到来
以上便是《战狼2》爆红的一些主要原因,如有其它点子,欢迎补充。
像《战狼2》这样的特大爆款毕竟是少数,每年有那么多的电影拍摄出来,单从票房上来看的话,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影片都以失败告终;有的至少进入院线了,有的则是距离上映遥遥无期(或许更多的便是这后者)。怎样降低制片风险寻找爆款,这个问题业内也曾探讨过,但主要都是围绕“明星、视效、IP”来走的,很多人并没有分析出其本质问题,或者说,没有抓住观众的痛点,不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样的电影,需要什么样的电影。
就从国内电影市场的规律来说,大致可总结出以下五类电影:
浪漫《风月俏佳人》
动作冒险《虎胆龙威》
喜剧《大制骗家》
惊悚恐怖《午夜凶铃》
戏剧性《骗中骗》
*动画电影也是电影市场占比较大的一块,也有与以上几类交叉的情况;若要跟以上五大类放一起也不是不可以,就如下面这张PPT所示:
时间有限,还有很多内容主讲人没法给我们讲完,如何把握五大类型(或六大类型)的特点并将其放到靠谱的商业模式中(也就是昨天第一部分讨论的问题),是从业者们需要努力研究和实践的。
最后插一句,说到“戏剧性”的作品,杨老师给我们举了个超典型的例子——《还珠格格》,因为它有着足够离奇的故事情节,是什么故事情节我就不多说了,你们懂的,哈哈(经典的段子已经再次涌入我的脑中)。
【后记】杨老师的讲座也是特别丰富,我有拍PPT,数量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感觉插在文章里会不太美观,索性就放在文章最后啦~至此上海EAC公开课笔记就分享完毕啦,和上篇一样,如果文中有什么地方描述不到位或有错误,还希望大家指正,感谢!
并不十分清晰的PPT……凑合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