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夯实组织添动力,谱好规划“主旋律”。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一是强化组织保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坚持以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政治路线,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组织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组织统筹,发挥组织优势,全力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效果显著。三是锻造骨干队伍。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和“两委”干部队伍,深入实施新一轮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机关基层双向交流锻炼,持续向乡村振兴重点村、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开展村级后备力量储备行动,壮大城乡基层骨干力量。深入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落实落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若干措施》,加快培育与“百千万工程”相匹配的产业人才、建设人才、治理人才。为“百千万工程”提供源源不断地人才资源保障。
二、人才振兴强实力,填好振兴“主歌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二十大报告中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统筹部署,对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做好人才工作,要精准掌握社会需求,在人才的引进、培育和发展过程中软硬兼施,落实落细每一项举措,真正为人才保驾护航。一是完善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注重人才本土培育,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大力开办“南粤”人才培训班,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专业化人才、综合性人才和创新团队等,为人才引进拓宽渠道;注重人才多元引进,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让优秀人才引得进、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注重产学研深度合作,特别是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二是多措并举强化人才激励保障。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完善薪酬制度、设立奖励基金、提供晋升机会等措施,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提升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三是加强人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为人才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完善的社会保障,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安心发展。四是营造氛围促进人才作用发挥。通过组建跨学科团队等方式,促进不同领域人才的交流和合作,激发创新灵感和创造力;注重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氛围,鼓励创新,让人才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推动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三、齐抓共管激活力,奏好善治“主题曲”。如何全面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在现代化新征程上阔步前行必须要回答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镇村,成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广东就必须啃下县域这块“硬骨头”。一是抓改革,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动能。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创新探索对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收入的管理模式,实施村民委员会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功能分离,并分别设立账务分设管理,以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夯实农村基层组织的经济基础。二是强监管,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措施,确保由村党组织全面领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将村集体经济组织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将每笔经济支出录入“三资”管理平台上并加强监管,实施村级集体资金收支的集中核算,以促进村级财务监管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为农作物购买保险、种植补贴等政策来减轻农民种植负担,提高农民种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建市场,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盘活县镇村三级,用好农业农村资源。从自身的特色农业、生态环境、传统文化等诸多要素中提取出可融合发展的同质要素,走“种养融合”“林养融合”“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等多种特色发展道路。要突出优势特色,找准高质量发展路径。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互联网+农产品的发展模式,提升品牌影响力,减少农产品损耗。要坚持龙头带动。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建立新型龙头企业联合体,有效促进农业产业间融合,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助力广东建设和美新农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原作者系蓝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