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4日【14—06】
【读】第78页——88页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方法: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
1、以教为学,也就是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
2、三个价值:1)逼着自己主动探索,进一步主动打通已有知识。2)不断重复,能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3)教别人之后,回应过来的质疑、新想法和问题,会让我们对问题认识更全面。
3、两个技巧:1)备课要围绕主题大量查阅资料,可以搜集与主题相关的书籍、资料等。
2)备课中,一定要主动查询不同的观点和不支持自己结论的反面案例。
4、以教为学发练习的方法见83页。
5、训练天才型专家真正重要的是1万小时背后的刻意练习,而非简单理解的勤奋与努力。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技能与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良性循环:你的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地提升技能。
6、心理表征:我们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
7、元认知:对我们思考过程的思考称元认知,我们思考的过程决定了我们思考的结果。
8、刻意练习的关键是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即改变我们的元认知,有意识第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
【想】今天读到《好好学习》中提升学习能力三个方法之一——刻意练习,想到了我们的早教班、国学暑期班和非洲鼓课班等,应该说透过阅读思考到一些平时没有去深入思考的现象。
我们慧爱课程中最短期的课程是为期23天的国学暑期班,以往十来届课程留给我们老师印象深刻的是总是有少数孩子23天内可以熟记一册书的内容,比如《弟子规》《千字文》等,而参与课程的孩子是完全可熟背诵半册书以上内容。很多家长感觉不可思议,也有一些家长将课程的学习方法延伸,在孩子后来的学习能力上给予了很多的帮助。
结合今天的阅读内容,思考到每期开课前、开课中,我们的确是1、制定细化每天学习目标2、每天课程内容保持专注进行3、设置教学反馈闭环环节4、不懈怠每一天教学目标。真的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书中87页提到的“划小圈”,持续、刻意地进行每日课程内容的专注进行,孩子们从刚开始做不到“五正”慢慢练习做到了“身正、心正、眼正、口正、手正”,在这基本的技能达到后,诵读经书的专注力、记忆力也就有飞跃的成长。
对于教育效果的差异,今天我思考了一下,如果引领家长朋友们能再提升一下认知深度,明白为什么要参与国学班的学习,能改变行为模式,做好晚间一次的陪读陪练,我相信孩子们个个学习成绩都将是A+。
回到书中作者提到《异类》中一段话“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得超凡。”这段话前半句如果回到我提到的国学诵读班的案例上来观察,“天才”来自“正确的练习”我深信不疑。
对于后半句我的理解是如果有一位能够布置训练完成1万小时作业的导师,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得超凡。记得和儿子一起看《爆裂鼓手》电影时,的确如书中所说“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就像影片中安德鲁遇到魔鬼老师弗莱彻经过魔鬼式训练后圆梦成为了顶尖的爵士乐鼓手,在一场乐队演奏练习中当我看到弗莱彻拿起椅子砸过去时,作为家长我立刻想到的是带孩子离开这样的老师,而儿子当时看到的是老师严格要求演奏水平,这样是训练是必须的。那一刻,我体会到我对音乐的热爱可能距离我儿子对音乐的热爱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所以弗莱彻这位老师的魔鬼教育的方式,在我看来是变态,但的确铸就了很多不平凡的学生,在弗莱彻手里的学生不仅需要天赋,还需要努力,这不电影给大家展现了真正的成功的人并不是只有天赋就好,也需要的是更为勤奋的努力,我个人感觉看这部影片时十分压抑,我也支持儿子他目前对这位老师的不同观点,这也是我们俩在“元认知”上的不同,今天读这段也让我有了链接到一位老师的想法,今天思考一下,明天对话。
我们可以给孩子留下的最重要的礼物,是帮助他们发展出本来认为自己不可能具备的能力,从而发现自己能够掌控自身潜能,也知道要使自己的梦想成真,需要用什么方法、付出怎样的努力。而前提是我们要成为拥有这样能力的父母,父母是一门职业,一起《好好学习》,精进自己。
【践行赞美小记】看到小区伐树落下一小段木桩,告知母亲我有些想要。在这之前母亲会说我“要那有什么用,你总是爱捡些古董烂铁的东西”,今天母亲的回应让我小惊喜一把,母亲一听我提出想法后即可回应我“去吧,喜欢的就捡回来。”我立刻对母亲进行一番夸赞。昨天晚上母亲炒的豆腐超级好吃,被我夸赞了好几次,我们也用光盘行动给母亲证明的确好吃。近期,每天使用赞美在生活中的运用,让人际关系美妙的许多,继续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