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美国女孩自杀
2017年6月17日,12岁美国女孩玛罗林因受校园欺凌选择了自杀,玛罗琳就读于新泽西州科普兰中学,她是一名体操运动员。
8月1日玛罗琳父母正式提起诉讼,控告玛罗琳生前的科普兰中学,玛罗琳的父母认为学校无视校园欺凌导致了其女儿死亡。
“她就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女孩,她长成了我希望的那种女孩,善良的女孩。”
在生前,她承受着谩骂与孤立,“喂,你不能坐这里。”“你在这里不受欢迎”几个月里,她不断被他人指责,且被一直告知她是一个失败者,她没有朋友,她被问到,“你为什么不自杀?”
正文
校园暴力,我们不是不知晓但大多避而不谈。但不可否认的是,校园暴力真切地存在于我们中间。
但很多时候,被孤立排挤的那个人不愿去承认自己是不同的,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个“异类”。可是在一个群体里面,总会有那些不受欢迎的人,这算比较客气的说法。这些人会被忽视,甚至被排挤。
校园暴力题材的电视剧电影都很吸引眼球,看过《女王的教室》里面将校园冷暴力的蒙羞纱无情揭开,让人类的阴暗面血淋淋地展现。
校园暴力的题材已屡见不鲜,在大多数的校园日剧中都会涉及被孤立的小孩。成绩好,背景优越,抑或是会做人的,身边有很多同学包围。而带头人的意思就决定了这个小团体对某个同学的态度。在这个剧中几乎都能看到某个人说什么,一个跟风,两个跟风,接着都跟风。日本这种完全集体主义强调团队纪律的国家也造就了一种残酷压抑的团队氛围。
新闻事例
六安市某高中高二学生娟娟回忆说,上小学时她有两个关系很好的同学,但后来因为一些矛盾,导致两个同学都不理睬她,其中一个同学是老师的孩子,在班上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就鼓动其他学生一起排挤她。受了委屈,她回去跟妈妈诉苦,本来以为她妈妈会帮她“出头”,但她妈妈却告诉他别放在心上。于是娟娟选择隐忍,但这并没有换来和解,反而是变本加厉的欺负。有过之前的经历,她觉得再跟家人讲也不会理睬,娟娟特别无助。在这之后,娟娟情绪低落,不愿上学。家人发现异常后,带她去看心理医生,被诊断为有一定得抑郁情绪。目前,娟娟正在接受治疗。
面对校园暴力,孩子的声音不可忽视。在孩子寻求帮助,不要一味要求孩子忍耐。孩子此时一定处于困难的境地,他需要你,一味压制内心的不安,而后引发的心理压力是无法估计的,造成的后果也是无法预期的。
被同学们孤立的学生,每天都在同学们的不关心和冷淡中生活,本应该是寻找梦想的温暖的教室,但是却成为了孩子的牢笼。
关于校园冷暴力的知识普及
校园冷暴力是校园暴力的一种,通常表现为老师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嘲讽或其他非暴力手段,以及不公正对待学生,监视学生动态等。
或是一群学生刻意疏远,歧视,孤立,嘲讽某一学生,造成某一学生的精神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根据今年4月相关机构对199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0%的受访者身边存在校园暴力,其中15.8%的受访者表示很常见,70.2%的受访者表示偶尔会有。
可见校园暴力就在身边,但其一般不会立刻产生影响,也不易引起关注,具有一定的隐性。而当冷暴力走向显性时,往往就已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
火过一段时间的《学校2015》,里面的双胞胎妹妹李恩菲被姜素英欺负排挤,后来霸气的双胞胎姐姐手撕姜素英,“踩了你的东西,你觉得心疼吗?你现在想杀了我是吧?你踩我妹妹的时候,你觉得我会是什么感觉?我只不过踩了你手机你就想杀了我,看著你的我,会有什么想法呢?”姐姐的霸气反击,让大家看的直呼精彩解气。可是现实生活往往残酷的多,无助的多,你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好像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难打开心扉了,也很难跟人掏心掏肺讲真心话,也许是为了所谓的“合群”,放弃了自己的喜好,一味地去附庸他人。为了不让自己落单,只能无止境讨他人欢心,做一些自己不愿去做的事。可是,放下那些顾虑,真的去思考一下,这样做,自己又收获了什么?一场虚假的友情,还是一段担心受怕的关系呢?
想起还没进入大学的时候,其实心里有很多的向往。老师,家长一直将大学描绘的太美了。想要在大学尝试很多高中时期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想要交很多的朋友,想要谈一场恋爱。想要做很多很多有趣的事。后来,如我所愿地进了大学。但一开始那种“满怀期待”的心情很快被强烈的无所适从替代。
我们专业共有9个女生,同宿舍有3个女生跟我同班,另外两个是别班的,一开始就处的很好,但她们的“友情”也让人产生了困扰。如下:在别人已经上床睡觉的情况下,依然我行我素,相当大声讨论事情,嬉戏打闹,没有顾忌。后来,也发生了“孤立事件”,具体就不赘述了。
有次在与妹妹聊天过程中得知,她们学校,宿舍也有存在这种现象。在她所在的宿舍里,有一位同学不招人待见,在她没在宿舍期间,将其带来的牛奶随意拿走喝掉,还将自己的臭烘烘的鞋子放在她的被子里卷起来。她就这样一直被欺负着,当她告诉自己的父母时,父母没有给予任何帮助,也只是要求她们忍耐,再忍耐。
后来,那位同学也变成了欺善怕恶之人,对她坏的,她百般讨好,不敢反抗,唯恐惹祸上身。而后将这些受的气嫁接到他人身上。
受到校园冷暴力,这比武暴力还要可怕。“冷暴力”是一种让人揪心的情感暴力,这种模糊不清的情感暴力最难界定与判断。虽然表面看不出来,但受到的冷漠与嘲讽,留在孩子心中的阴影是不可磨灭的伤害。并且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会选择无视与保持沉默。受害者要么软弱,一味难看的讨好着别人,祈求一点友谊的我。要么自我放弃,自怨自艾。
“我天生不合群。一向话少,时而冷场。有过被孤立,有过被诟病。有过自我质疑,也有到过崩坏的边缘。合也无味,孤也无味。党同伐异,这是人性。最终决意做个哑巴。少戾气,不言语,从心过活。
亚里士多德说“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我既做不上神灵,那当个野兽也好。 ”
朋友,该醒了!为什么不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为什么要违背自己的内心?做回自己,好吗?我知道“知易行难”的道理,可是,我更知道,如果你没有采取行动,没有改变的决心,你会在一条没有尽头的巷子里沉沦,直到你所谓的“朋友”扯掉你最后的稻草。
也许,一开始我们会非常地不适应和无所适从。但当你忘掉依附于别人的那个“你”,找到了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奋斗的那个“你”。你会发现你已经不在意那些人的眼光,我们会忘记那些不愉快,因为新的生活会源源不断给予我们以惊喜。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会与我们同行。刚开始处在那个环境中,我们可能会不断的抱怨,为什么呀?为什么我会是被孤立的那个人?为什么会是我?生活并不会直接回答你,可是我们在不断经历之后,会得到答案:平和地去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勇敢去改变你可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