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文章
作者 不写就出局
一年级二班 鑫儿
《世上只有妈妈好》是我们小时候学歌谣的必点曲目,都知道妈妈很伟大,妈妈很好,但我小时候总耿耿于怀一个问题:我妈妈为什么不像别人的妈妈那样爱我?
小时候,爸爸常出差,妈妈一个人带我。妈妈是初中班主任,她将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人民教师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记得7岁那年,教师节中央台有献给老师的晚会,有个小朋友诗朗诵,看这个节目时自己哭成了泪人,不是因为我妈妈多伟大,而是那个小朋友说当老师的妈妈没时间陪自己的孩子,把时间都给了自己的学生,我产生了共鸣,在哭自己的委屈,因为妈妈很少陪我。
上幼儿园时,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会初中的作息时间短几个小时,妈妈一般6点就把我送到幼儿园,因为家离她的学校远,所以要很早就出门,去看学生出早操,上早自习。但是幼儿园8点半才开门,所以经常我要在幼儿园老师还没起床时,就自己蹲在校门口等幼儿园正常开门。夏天还好,冬天会比较难熬。放学也是,幼儿园放学早,可是妈妈要初中放学后下班之后才能来接我,因为是班主任,加上路远,经常天都黑了,我还一个人趴在没开灯的教室里,等妈妈来接我回家。这些时间其实很难熬,总感觉很孤单和害怕,所以那么小的时候,我现在都还有清晰的记忆。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终于可以跟妈妈的上班的时间差不多了,心想这次去学校不会再在校门口等着了,期待的背上书包出门,走了几步,发现妈妈没有在身后,回头疑惑的看妈妈,妈妈说:我目送你,去吧~然后向我拜拜手。从第一天上学开始,就没有被妈妈接送过,别的小朋友上学有家长送,放学有家长接。那个时候应该是第一次懂了羡慕这个词的真实含义。上小学时,因为个子小,又有些内向,被同学欺负后,回家跟妈妈哭,妈妈没有安慰我,而是把我骂了一顿,说我没用,怎么那么笨。从那以后我就更不敢招惹别人,变得更胆小,即使在学校有委屈,也再没跟妈妈说过,那个时候只觉得我没有人保护,妈妈也不会帮我。所以到现在我都没有跟任何人起过争执,开始是不敢反抗,后来是变成不会反抗,而且有个完美的理由叫退一步海阔天空。
初中时候,我总会想一件事,就是坐着火车离开家。因为那个时候妈妈总打我,总骂我。因为她把耐心都给了她可爱的学生,对我除了要求就是打骂,看到我就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感觉。那个时候是我的叛逆期,所以她一打我,我虽然不会反抗不会躲,任他打,但是她打完我,我就开始合计自杀或者离家出走,而且情况一次比一次严重。虽然我很叛逆,但是那时候我想通一件事,如果我可以一了百了,那么我就彻底解脱,如果我做不到,那我不能自毁前程,我得为自己活着。虽然我描述的心理状态很不堪,但是我还是认真的活着,在外人眼里我是个听话懂事乖巧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只是我跟妈妈之间有很深的矛盾。初三开始,我开始拒绝跟妈妈说话,我会跟别人说话,但是在妈妈面前我就是一个面无表情不会做出任何回应的木头,她开始会打我,骂我,但是我依然不说话,视她为空气,后来她开始慌了,似乎觉得真的忽视我,教育方式不对,导致了我们这种尴尬的关系。她开始让家里的亲戚跟我车轮谈话,然后学校任课老师轮流找我谈话,跟他们聊天我会伪装的很正常,觉得孩子挺好的,没什么问题啊,至于为啥不跟妈妈说话,我只会笑而不语,拒绝回答,他们也无计可施。妈妈于是开始每天给我含泪写信,不定期早上会看到妈妈给我写的信放在床边,书桌上,餐桌上等等。每封信都带着泪迹斑斑,于是我就慢慢开始回应她的交流了,不过依然不冷不热,而且不会笑。
高中开始住校,离妈妈更远了,不仅仅是地理距离,心里距离也是。因为一周才能回一次家所以感觉回家还挺好的,每次都在快要发生矛盾时我就要返校了,所以还算和谐。以前挨打,离家出走只能在大街上游荡,现在我却可以有去处了-回学校。到现在为止最后一次挨打是高一的一个周天,那次半夜从家出来,终于不用害怕没有地方去了。那时,我的学习压力比较大,个人心里负担很重,又没有很好的疏导,所以自己变得有些孤僻,妈妈也从来没问过我有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有没有什么困难,有没有喜欢的人等等,她都没有关心过。
上大学后,四个月才回一次家。读研后,一年才回一次家。
记得有次回家,妈妈突然说,你怎么长这么大了,好像还没怎么抱你呢,你就已经长这么大了。当时妈妈伸出手想抱抱我,可我却本能的向后退了一步,因为觉得妈妈的怀抱很陌生。
其实随着年龄增长,我开始懂妈妈的辛苦,妈妈的爱只是爱的笨拙,妈妈也是从年轻的小姑娘慢慢变成阿姨的。小时候我心里积攒的不快乐,都已经装进小铁盒了,藏到了一个不容易被看见、被发现的地方。我很爱我的爸爸妈妈,他们是我存在于整个世界上最大的理由。
所以,时光谢谢你的温柔,我想爱他们更久一点。没有原因,即使我不快乐过,但依然会去很爱很爱她,因为她叫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