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向微信群分享简书文章的时候,我发现只能一次一次地分享。太麻烦了。微信为什么不能做个群发的功能呢?
随后呢,我想到了在张小龙在微信年会上做报告的时候说过的话,他们对微信的升级是非常纠结的。
是的,作为一个有着十几亿用户的APP,有人批评微信做的不好,本地垃圾缓存太多。这点,我不知道这些人对微信批评的对不对,但是,我今天要说的只有一个字,就是微信的好。
微信从2013年诞生(貌似是12年,具体记不清了)起,通过对电话本和微信qq好友的批量导入功能,短短2/3年内用户就实现了几何倍数的增长。记得刚用微信的时候,我只有区区几个好友,经常抱怨,这是什么破东西。当时我用的还是三星 s3,当时有1g的内存,16g的存储。运行的时候内存被占的不要不要的,当时最牛逼的iphone6。看看现在,谁的微信在手机里不占个10g的存储空间,那就算是微信用户。可见微信现在在娱乐、聊天中已经占据人们多大的时间。
只有经常用微信的人,才明白,语音、微信短视频、微信文件用的多,才会产生如此庞大的数据量。
再说功能这块,微信的功能是不断的完善的,但是,这个完善,好多人感觉是“有缺陷”的完善。因为,他不会让每个人都满意。想多给几个朋友发消息,他不能实现,想多给朋友传几张照片,你发现一次最多传9张照片,想把链接分享给微信好友,你只能一次一次的传。站在微信涉及的角度:我想这正是微信的设计者对微信定位最完美的诠释。
微信既是社交,也是传媒。社交功能,体现在对好友之间关系,这样的限制,避免对好友不必要的打扰,产生庞杂的信息量。逼迫用户在发图片、发链接的时候,发给只想发给的人,图片,发给最优选的9张,链接,发给最需要发给的2--3个人,想实现群发,对不起,请拉个群,发一次就行了。拉群的时候,又成了“party”性质了。避免一人多发,造成客观上的信息垃圾。
另一个,就是,我在微信上看到了他人的聊天记录,他人的昵称,但是如果我不知道这个人的手机号或者微信账户的话,我是不可能加上这个人为好友的。这就好比说:三个人在一起聊天,一个人说,那个xxx不讲武德,然后怎样怎样。但是,你要去找这个xxx是有困难的。这是在现实世界中。在网络世界你,你看到某人发出第三方的聊天记录,你想去加他为好友,当年在qq上是可以通过搜索昵称实现的,但是 ,微信定位是私人社会,你如果通过微信昵称与头像就可以加好友,这会极度的对人造成打扰。我想,这不是微信实现不了,而就是这么设计的吧。
今后,微信的功能也会不断的更新,但是,我想这个私人社交、传媒传播这样的定位,依然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