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开篇讲的是初中生活。
课本通篇重点讲述了初中的重要性。初中阶段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像小树苗扎根一样,属于非常重要的打基础阶段。说到这,肯定有很多人想的是当然重要了,基础打不好就上不了高中了。不可否认,这只是非常现实的一点,除此之外,初中是形成良好人格的关键时期,就像一个人处在人生交叉的十字路口,向左转或向右转或许有不一样的结局。
我的初中同班同学小丽,她的初中生活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那是一位非常爱美的女孩,每天的衣服从不重样,在我们每天灰头土脸去上学的时候,她总是画着精致的妆容,梳着杀马特时代特有的发型,走在校园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那个标榜个性的年代,加上青春期特有的叛逆,她的特立独行为她日后的生活埋下了疼痛的一笔。
作为校园里的风云人物,这样的小丽自然吸引了很多跟她“志同道合”的人,他们聚在一起抽烟,喝酒,逃课,顶撞老师,俨然一副社会小霸王的样子。
但尽管如此,小丽很喜欢写作,即使不怎么听课,她的语文成绩总能名列前茅。她还总是偷偷上课写小说,由于位置比较近,每次写完都会给我们看,每当看着那些美好的文字,我总是不由得在心里感叹她的文学才华,那一刻,她的眼睛里有光。我知道,在她桀骜不驯的外表下,也有着一颗纯真、向往美好的心,而她把这一切美好都封锁在文字里,只留下了破碎的变了形的外壳。
从初二下学期开始,小丽就不来上学了。再出现时,是在初三的元旦晚会上。向来风光无限的小丽此时却缩在教室一角,跟身边的同学小声地说着些什么,时不时还掩面抽泣,简直和当初判若两人。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都很疑惑。
后来,那位同学告诉我们,小丽怀孕了,男方是校外的一个小混混,男方家想让小丽把孩子生下来。我们不由得睁大了眼睛,小丽才14岁啊,在还是孩子的年纪有了孩子,她以后要怎么生活呢?
虽然小丽的事情让我们很唏嘘,但随着中考的到来,小丽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像从没来过一样。
大二那年,我们举办了初中同学聚会。在那里,我们又听到了很多小丽后续的传说。说她生了孩子后,住在婆婆家。婆婆对她百般嫌弃,觉得她不是个正经姑娘,也没个正经工作。小丽一边要照顾孩子,一边还疲于生计,生活得狼狈不堪,人也一下子老了好多。
从小丽的故事中,我想谈谈初中生人格的塑造。初中生中有很多像小丽一样叛逆的孩子。不服从管教、总是特立独行、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等等,可是有多少人能通过他们叛逆的行为能看到他们敏感丰富,渴望爱的内心呢?如果她的母亲能意识到这一点,给孩子多一点关注和爱,是不是也能阻止后面不幸的发生呢?
不仅如此,在当今社会,初中生抑郁、自残的比例很高,物质的丰富与精神的贫乏形成强烈的对比,那一个个伤害自己的行为其实是在呼唤她的父母、她的社会来看到她、拥抱她、爱她。只有多一点爱,吸收足够多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正能量,才能从心底生出健康的自我的根,才有可能塑造健康的人格,过积极的生活。
翻开初中道法课本,上面说道,初中阶段对我们的人生具有独特的价值,我们正处于生命成长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我们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我想,如果小丽能意识到这一点,或许她现在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