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大捷后,面对王仙芝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攻势,僖宗也是很无奈,打也没人打,劝也劝不住,只能任由王仙芝声势越来越大。
而僖宗收下的这些带兵的军镇大佬们各自盘算着自己的小算盘,拿了工钱不干活儿,比如咱们的光速打脸宋大人,一路跟着王仙芝草军一伙,却从来都是三十里外尾行(这是五代版的电车之狼?)。后来干脆留在亳州(安徽毫县)懒得动弹了,很明显的拥兵观望,宋大人明目张胆的告诉自己的副手曾元裕,我不打王仙芝,万一哪天王仙芝当了皇帝,我还能混个功臣当一当呢,这是多大的官瘾啊,您想想,统兵主将都这样想,拿这种心态打仗大唐王朝还能有啥指望?
这是如意算盘呦!
面对无人反抗的唐政府,王仙芝草军一行也没有含糊,连续攻下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申州(河南信阳)、光州(河南潢川)、庐州(安徽合肥)、寿州(安徽淮南)、舒州(安徽潜山)等地,王仙芝的势力急速飞涨。
原本在这种局面下,王仙芝黄巢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星星之火已经开始燎原,但是偏偏就是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小插曲,给这大好革命形势带去了一股子歪风。
这事儿说意外也不意外,算是在情理之中。
三个月前,王仙芝攻破汝州市,活捉的汝州刺史王镣的堂兄是当朝宰相王铎的堂弟,还是血缘关系很近的那种,王仙芝当然不会杀他,留着指定有用,处于这种心态王仙芝一直将此人带在军中。
到了这年十二月,王仙芝带兵去攻打蕲州,而这个蕲州刺史正好是王镣宰相哥哥的门生裴渥。
作为宰相的门生,对老师的堂弟不能见死不救啊,何况还能在老师面前露个脸捞点儿好处呢不是?
这个时候王仙芝其实也有点儿金盆洗手的想打,打算见好就收,这不,刚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
裴渥积极主动的要报答座师的知遇之恩,所以就派人找王仙芝说要为他讨要一个官职,不用做什么草头将军了,王镣在里面也是积极配合,不断怂恿王仙芝,这一来二去王仙芝也就借坡下驴,和裴渥约好了偃旗息鼓,休兵束战,更是急不可耐的亲自带人去城内找裴渥商议谈判,裴渥也很给面儿,大摆宴席,好酒好菜找带着,酒桌上各种送礼物,紧接着双方就在这种友好亲切的氛围里吧诏安的草案给定下了。
刚好,僖宗也被王仙芝这只苍蝇给扰的不胜其烦,多耽搁我打马球啊!僖宗如是想着。于是裴渥的一纸上书,正中僖宗下怀。
虽然朝中争论不休,除了王镣的宰相哥哥王铎之外,别的大臣全部反对招安,看来大唐勇武不退的传统还是没有完全丢掉。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一说想当年庞勋那么嚣张,最后还不是被我们朝廷一顿胖揍,如今的王仙芝和庞勋就是小巫见大巫,早晚也给他胖揍一顿,何必退让,还给官做,这不是助长恶人刁民的气焰么?
反对一方的辩词相当在理,一股子大义凛然的味道,僖宗都要心动了,当僖宗问起如何胖揍王仙芝,卿家有何妙计?这一个个的哑口无言。
僖宗一想,算了还是招安来的安心,再加上宰相哥哥王铎一再坚持,还是招安吧,打马球多好玩儿啊!
僖宗拍案叫定,决定同意赦免王仙芝的罪行,并任命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并派一名宦官做为赦使,带着告身(即授官文书)去了蕲州。
王仙芝接到告身后很高兴,感觉自己已经修成正果了,虽然官不大吧,但好赖也是个官啊,你看看隔壁的黄大哥,考那么多次不白瞎么。
王仙芝决定直面社会的认可,领导的重视,群众的拥护,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他的同伙裴渥和王镣也很高兴,自认为替朝廷立了一大功,大家都很满意,皆大欢喜。
但是,凡是就怕个但是,王仙芝你做官了,可对兄弟伙是只字未提啊!你让隔壁黄大哥情何以堪,黄大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这里要说一下黄巢和王仙芝的关系,表面上看这次起义是王仙芝先发动的,是带头大哥,黄巢看似只是个跟风的,王仙芝名气大,拳头硬,人数多,只好做老大,黄巢只能往后稍一稍。
朝廷也是因为这一点,只给王仙芝安排了工作单位,压根没想到黄巢这一茬儿,但实际上王仙芝和黄巢绝不是想象中的大哥和小弟的关系,王仙芝不是黄巢的老大,黄巢也不是王仙芝的马仔,听起来很绕,就是说他俩其实是一种合作关系,虽然你王仙芝股份第一是最大股东,可我黄巢也不差,第二大股东,股份虽少点,但是地位差不多。
王仙芝和黄巢都是盐贩子出身,而且在行业中算龙头企业,王仙芝起事前,两个人的活动范围一个在河南,一个在山东,离的那么近,很有可能当时互相就认识,而且种种迹象表明,黄巢的准备工作比王仙芝做的还早,还要充足。
早在乾符元年,曹州就开始有小孩儿唱着:“金色虾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的童谣了,这其实就是黄巢在正式起事前准备工作中的社会舆论一项,指定是给黄巢造势用的。而这时候王仙芝还没有起义呢。
另外当王仙芝草军刚刚打到曹州的时候,黄巢已经组建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响应,这说明啥?
说明黄巢早有准备啊,这个时候已经准备的相当充分了,或许是因为别的原因,相等一个更有利的时机才没有发动吧。
您想想,有这样的原因,面对朝廷只针对王仙芝一人的招安政策,那么爱做官的黄大哥能同意不?能不生气不?可以理解是吧?
王仙芝也是自私,光顾了自己高兴,很直接的忽略了黄巢的情绪,也没想着说给黄巢也讨要个官面身份,更没有替俩人手下的兄弟着想,见到朝廷的赦使,马上就沐浴焚香摆案接驾,然后就大摆宴席,请王镣和裴渥这俩人,三个人一起胡吃海喝一顿,这事儿也就了了。
前面说了黄大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就在三人大吃海喝,吆五喝六快活的时候,黄巢闯了进来,压根不理王镣和裴渥,当着两人的面,对着王仙芝就骂:“咱们当初起事的时候是立下死誓的,约好了一起闯江湖,为名除害继而夺取天下,现在这事业刚起步,你就拍拍屁股跑神策军享福了?我们这些穷苦兄弟怎么弄?”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黄巢抡起大棒劈头就打,一顿胖揍,打得王仙芝口鼻鲜血。
按理说王仙芝也是个不要命的主儿,黄巢这么不给面,哪能轻易就算了,刚想反抗,发现不知黄巢的小弟,就连自己亲手带起来的小弟,也在一边叫好。黄巢这一席话,一顿胖揍,说出了他们的心声,打出了他们的风采,你王仙芝太不够意思,自个享福去了,留我们喝西北风吗?
王仙芝能混到这份儿上,自然也不是什么蠢人,处变不惊,看着自己犯了众怒,兄弟们对自己也有意见,立刻转变思想,狠狠批判了自己投降主义路线是如何的错误,如何的愚蠢,如何的俗不可耐,自己要会带正确的革命道路上来。
接着王仙芝当场宣布不接受僖宗的招安,这可给裴渥和王镣吓坏了,心里那个怕呀!裴渥是个眼明心快的,看着别人不注意,赶紧开溜,起码就跑,这小伙子也不仗义,跑也不知声,王镣可是倒了大霉了,跑也跑不了,打又打不过,又给抓了起来。
王仙芝心里有气啊!继续攻城!!
王仙芝一顿乱拳,打的裴渥七晕八素,不久就被拿下,裴渥逃亡鄂州。
但经过这么一闹,王仙芝和黄巢这俩人心里已经各自有了小九九,干脆好聚好散不然天天要防着背后挨刀,俩人一商量,王仙芝你带人去江北,黄巢我带人向北重返曹濮地界,起义军于此地正式分道扬镳。
黄巢自从和王仙芝分道扬镳之后,也一直在考虑,整天跟着王仙芝东拼西杀的,结果真到事儿上,人家还是没想着你,还不如自己单干呢,正好趁着自己单飞的机会,咱们自己当老板,不用每天点头哈腰给人挣钱!
事实证明黄巢的单飞做大策略是正确的,黄巢北上山东后,于乾符四年,拿下郓州,干掉了之前的手下败将郓州刺史薛崇,紧接着又拿下了沂州。
同年的七月,也许是黄巢王仙芝还有未尽的缘分,俩人有合兵一处围攻宋州,宋州坐落汴水之滨,是南北运河要冲,又是洛阳和汴梁的东南屏障,如此重要的位置,唐朝政府自然也十分重视,立即派遣各路兵马前去救援。
王仙芝和黄巢虽然又合兵一处,但是经过之前的事情,俩个人已经离心,所以两只军队可能配合也没有那么默契(史书对于这一战失败的原因语焉不详。)草军在宋州城下吃了亏,主动撤退,从此王仙芝和黄巢两个人继续分兵作战,从此再也没有走到一起。
虽然这次围攻宋州战役失败,让宋州城中的宋威宋大人又嘚瑟了一把,但黄巢并不是全无收获,因为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小伙子赶来投军,此时的黄巢还没感觉到这个人对于这段历史和他自己的重要性。
这个匆忙赶来的小伙子,不但在不久的将来要成为黄巢的左膀右臂,更是今后数十年中原大地的主宰,一个混乱的时代由他终结,另一个更加混乱的时代由他而生。
今后的历史将会牢牢的记住这个人的名字——后梁太祖朱温!
Ps: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用轻松有趣的方法,为你解读有趣有料的五代十国!
Ps:每周三,周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