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看《我是山姆》
文/许健
读书会王惠娟给《草色》投了篇美国影片《我是山姆》的观后感,文字流利且有思想,从父爱的角度给予很高的赞誉,她写道:“有几处还会随情节流眼泪!”看了她的文章我也观看了这部影片,从另一个角度也说说自己的感想。
影片实际是围绕残障的山姆究竟应该不应该拿回对女儿露西的抚养权这个主线进行的。一个只有七岁智力的残障者,能不能做好一个七岁以上健康小女孩的父亲?从山姆的角度看,我们有没有思考对他伤害最大的是什么?是他觉得所有人其实都认为他不能,包括他自己的律师。他在痛苦中对自己的律师丽塔说:“你和他们想的一样,山姆不能照顾好露西。”扪心自问,你是不是也这样感觉?山姆想到了放弃,当他看见露西在新家的优越条件,觉得露西不再需要自己。这才是最可悲的,才是对山姆自我的重重一击。
可是我们仍不禁落了泪,我一直在想打动观众的究竟是什么?显然与山姆的智力无关。这个答案恐怕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感悟。最后的答案是人之本性也!血缘之间的交流,譬如动物之间的抚摸,是一种不可缺失的安抚,是一种最简单又最高级别的需求,是幸福的根源,是文字无法完全表达的,也是现今科技无法解释的。这种需求的故事往往特别容易引起我们强烈的情感共鸣,我想这是我们所具有的共性。人活着在追求什么?或者反倒是哪些最本真的人,反而可以在最简单中抓住根本。“我不是完美的家长,但我们一起生活,互相深爱着对方。”山姆给出的解释就足够了,将简单的需求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当山姆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露西所应该拥有的是什么时?自信让他超越了自己的能力,超越了别人给他的智力标签,这时他还是七岁的智力吗?如果依然用旧眼光看待他,倒是该给观者自己测测智商了。
目睹山姆和露西间的父女亲情,露西的养母兰迪对“我能给露西她从来没有过的爱”产生了强烈的质疑,觉悟后她亲自将露西抱回到山姆的住处。不值得所有人对固有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吗?
万物皆是上帝的产物,是说万物皆有求愉悦的权力,即天赋人权,山姆为什么不能有追求愉悦的权力,人们对他的质疑来自于身体残疾带来的障碍,其实这种障碍在我们人类社会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把露西的抚养权还给山姆,并不能代表社会的文明,真正的文明在于他周围的社会为这对父女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山姆的故事是一个证明,山姆的律师、露西的养母以及周围的人们,共同消除了山姆所面临的障碍,决定了山姆的故事必定是欢乐的结局,这便是倡导无障碍社会环境之意义所在。
山姆对亲情的执着,带给我们感动的同时,也令所有人对自己生活进行反观,是这部影片的重要积极意义之一。如山姆的律师丽塔所言:“我们总感到失落,觉的自己矮小丑陋,可有可无。每天早上醒来时总觉得失落。无论我多努力都无法摆脱,不知道为什么,我从来没有感到充实。”每个人都会有迷失的时刻,与残障无关,不由想起李功名老师在同路人读书会活动中所说:“我认为心残了才是残疾,宇宙间有多少体健心残的人,又有多少体残心健的人。”与残障者相处,获益的岂仅仅是残障者!不可置疑,山姆也同时影响了周围的人,这也是残障者往往成为励志故事主角的原因吧。
人人都想做一个最好的自己,一个愉悦的自己,一个普通的自己,一名幸福的父母,残障者也一样。
——2015年6月26日
原创图文 请勿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