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皖南,自然想到黄山。黄山名冠天下,海内外数不尽的游客慕名而来,但是很多安徽人没有去过。直到我离开皖南,都没有去过黄山。
与黄山比起来,敬亭山就在我的眼前。敬亭山位于宣城北郊,距离军天湖约20公里,属黄山支脉,主峰最高海拔仅317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敬亭山因诗仙李白七次登临,并留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佳句而出名。很多年前,我在读唐诗时就知道中国有个敬亭山,却不知道这山在宣城。等我到了宣城之后,还不知道自己已在这山脚下。
沿G50高速从宣城到芜湖的路上,刚出宣城不久,可以看见右侧有座山峰,山顶上好像有一个亭子,我猜想那是可以眺望水阳江的望江亭。这就是我见过的敬亭山,普普通通,在皖南山区随处可见这样的山峰。
公元495年(建武二年),南齐谢眺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由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谢眺是个诗人,尤其擅长写山水诗,这是敬亭山最大的幸运。谢眺仕途不顺,又不忍放弃,既做官,又归隐,正如其所说“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到北郊去爬敬亭山,登临山顶,超然物外,驰骋想象,诗兴大发,写下《游敬亭山》,发到朋友圈,自我排解郁闷。
时间到了公元744年(天宝三年),唐明皇对李白下了客气的逐客令,“诏许还山”。李白出翰林,开始东游,一边求仙访道,一边喝酒写诗。李白名气太大,沿途各地豪士想尽办法邀请他,其中最管用的一招就是以美酒来诱惑了。泾县汪伦就是以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之信“骗”请李白去了桃花潭。李白在去敬亭山之前,就去过黄山的。见过黄山奇美之后,李白再登敬亭山,而且先后去了七次。我想他应该是寻找什么,是访友?还是求仙?他在《登敬亭山南望怀古》中说“原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又说“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还有很多诗中李白都提起了谢眺,所以清人王士稹《论诗绝句》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
李白在敬亭山没有找到仙人道士,独坐山顶,想起两百多年前的谢眺,不仅有谢眺的诗歌,还有谢眺的境遇,如“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等,想到自己被逐出长安,深感怀才不遇,不得不在大自然中寻求解脱,这种心情或许只有谢眺可以理解他。现在谢眺不在了,全世界只剩下李白和敬亭山,只有敬亭山在默默守护着他,彼此惺惺相惜,便起身舞剑,吟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谢眺在这里逍遥山水排遣郁闷,李白在这里留下《独坐敬亭山》的旷世孤独感,使敬亭山声名鹊起,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苏东坡、梅尧臣等随后都赶来这里,他们中的多数人又都是在人生受到挫折之后到此一游的,看来他们是把敬亭山当作疗养胜地了,顺便也捧红了这座江南诗山。
后来,等我到了敬亭山脚下,虽一直没有登临敬亭山,但始终感觉自己身在其中。深夜打开那些随我展转到这里的书,想到谢眺、李白,书就是与我“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当我一个人在荒野中奔跑,呼吸清新空气,心旷神怡,如同置身敬亭山顶,感到脚下曲折回旋的路就是攀登山顶的阶梯,有种“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的趣味和动力。当我拿着相机站在山坡上拍摄日出、日落时,如同独坐望江亭里观赏“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江城画廊,还听到了水阳江里“咿轧、咿轧”的摇橹声。
敬亭山不一般。等到敬亭山离我远了,觉得在宣城不去敬亭山真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