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入学习的你一定有过这样的问题:
学了那么多,却总是用不上?
觉得自己是一个“思考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总是无法跨过学习到行动的鸿沟?
我觉得,有三个步骤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那就是:学习(阅读)、实际操作、定计划。
学习:快速输入的阶段
首先,我们如果是为了解决问题才读书,那么,比起逐字逐句的读,“挑选重点有针对性地阅读”显然更加高效。
浏览书中的目录,定位你要读的章节,然后带着问题快速扫完。一本书的内容不够,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赶紧换一本读;或者上网查、去分答知乎提问。
我今天就在书店,快速扫完了一本书。我跳过了前沿、开篇的推荐和介绍,加上书本身的水份很重,所以我才能读的很快。
操作:现学现卖加深印象
既然我是为了解决问题才读书,当问题解决的时候,我就不再认真地往下读了。没必要。一方面,书中的知识点太多,一时半会儿读不完;另一方面,反正书价不贵。我学到一点,已经是赚到了。
随书还附赠了一个练习用的笔记本,我读完后,就直接在笔记本上、按照书上的方法写起我的笔记来——注意,我不是把书中的重点记下来,而是按照书中的方法,来写我自己的笔记。
我们平时听到什么观点、方法,都习惯用漂亮的笔记把它记录下来;其实这样的效率并不高。我试过很多次,最终囤了一堆笔记,囤到纸张泛黄了都没去翻过。
而这一次,我改掉了往常记笔记的做法,而是现学现卖,马上运用起来。
计划:保证学习效果的后续
我不喜欢计划,因为我总是不能按时执行。但我还是不得不做计划,因为没有计划我会更加糊涂。
在走出咖啡厅的时候,那本书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通过它,我也学会了运用结构化思考的方式来做笔记(虽然书中还有很多方法,但我这次学会一点就差不多了)。
我给自己做了一个小小的计划,希望保证这次学习的效果能够持续下去,那就是——以后尽量都用这种方式来做笔记。
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方法对我来说真的很棒,效率高;另一方面,也为了加固这次学习。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挑战,因为我的惰性总是想按照过去简单的方法来记笔记、回到自己的舒适区。而我要做的就是,盯紧自己,严格按照书中的方法来记笔记。
试想,如果我今天很贪婪、把整本书的内容都学一遍,那我得花多少精力去盯紧自己啊?一个小小的知识点,我就要花很长时间去适应,如果学的太多,岂不是要累死我?
所以,对于“行动”,我相信战隼老师的建议:一次坚持一个改变就好。关键是持续行动,养成习惯,然后才去坚持新的改变。
一些唠叨
今天晚上,我下班后去吃的快餐,然后去咖啡厅坐了一小会儿。因为我有一个给甲方的软文要改、有一个写作的计划要做,还有一些工作中的事情需要反思(感觉时间安排的真满......)。
为了集中思考、在今天之内完成这些任务,我忍痛花35元点了一杯清茶,换来了两小时没人打扰的高效时间。
好在,两小时后,这些任务都完成了,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刷完了一本书。
不得不说,我能在不到两小时内完成这么多事情,这本书和书后赠送的方格笔记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我按照书中的方法,在方格笔记本上将自己零散的思考结构化,最后效率很高地完成了任务。
今晚刷完的这本书叫《聪明人都在用的方格笔记本》,有兴趣可以去找来看看。不过内容水分比较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