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4日
期中考试,张同学有了进步,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张同学似乎动力满满,暂时点赞,希望她能长久坚持。
全年级400多名学生,这次期中考试,张同学全年级进步了83名,由年纪166名进不到83名,班级名次由41名进步到27。物理、数学太差,地理也学的不利索。数学年纪排名232,物理排名295。这偏科偏的,弄文学理?似乎都没有优势功课。
自从上次被我们苦口婆心,连骂带教育后,张同学似乎痛改前非,加上我又督促她看《萝卜计划》,似乎展示了全新的自己,似乎给我们满满信心。
1.想一出是一出
看《萝卜计划》那些天,张同学经常是看一个,模仿一个,先是天天写计划,天天定计划,过了几天没见动静了,计划大打折扣了,不见再喊了。一天,连忙喊杨,给她弄两个玻璃罐,要一样的。杨说这个难办,最后,杨找了两个塑料瓶。张同学给两个罐子贴上了标签,好运罐、厄运罐。只是,这两个罐子分别装了一两个纸条后,就扔在书架上,成了闲物。用张同学的话说,厄运罐要装的东西太多,没几天就装满了,还是不要装了。
台灯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不会的题不放过,不耻下问等话语。我以为张同学写的,结果杨喊道:我给写的,指望你娃。
2.学习别人的好方法
张同学的目光从书本挪到了现实,向比她学习好的同学讨教。似乎问了几个同学,每个同学的方法都不一样。她向语文考第一的同学问,我说你语文挺好的,应该问数学、物理学的好的。语文学得好的,告诉她,课堂上学的,课堂上就要掌握,课下复习,多读多背。张同学表示做不到,课堂上那么多东西,怎么可能都记住。况且有的还听不懂。
张同学说班主任,也就是语文老师越来越偏爱她,竟然冷淡了语文课代表。平时课堂上提问,啥的,不怎么喊课代表,总是喊张同学。有一次上录播课,老师提前给张同学安排,要她做好准备。课堂上张同学是被提问的主力。
3.认真较真的娃
张同学这个小组长拿鸡毛当令箭,每次检查小组成员背诵课文是最严厉的,也是班里最慢的。用张同学的话说,那几个组,平时不见怎么背,到打分时都过了,根本没背过,自己给自己打分。杨说,你也别太认真,你们组组员,背的差不多,你就让通过就行,让他背完在巩固一下,不就行了。张同学说,那怎么能行。杨说,你要去太高,谁能不打绊子,背下来呢,只要你稍微提醒,他能背下来就可以了。张同学说,那我不是害他呢,现在让他过了,到考试时他不会,这怎么能行。杨理不过她,她的道理硬。
4.吃还是排在第一
每天除了学习,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饭,学校的什么都好吃,她搞不明白,为啥别人都吃不完,张同学夸张地说,整个餐厅就她的盘子吃得是最干净的,如果要评比的话,她能拿奖。张同学故意感慨到,怪不得别人那么瘦,就吃那么一点。
每天说得最多是吃,吃,还是吃。有时讲食堂里的美食,有时讲他们几个同学一起分享美食的场景。有时,说说学校西边的美食城里的饼子太好吃,自己偷着跑去,自己托人买回来等等了。
张同学终于发现二楼的饭,比一楼的贵,主要是二楼基本是肉菜,一楼以素菜为主。
5.气慢慢在撒
经过一段时间的左冲右撞,张同学鼓起的锐气,似乎在慢慢的卸掉,斗志不那么高涨了,包括定排名目标时也底气不足了。我让她定高一些,班级前十,或者前十五,年级前30或者50名,张同学说目标太大,容易失望大。她定了20以内,年级75名。我说你这叫啥目标,相当于原地踏步。
张同学的表现,让我不禁担心:难道要退步。
张同学冒出一句:这个不好说。
看到底气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