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导读及吟诵

诗经》导读及吟诵

曲阜一中  王玉贞

梁启超: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方为不虚生此国。

《泮水行吟》、《思乐泮水》;《小雅·天保》、《小雅·鹤鸣》。

胡芃麦:《诗经·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有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室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为“六经”之首。马一浮:六艺之教,莫先乎诗。

二、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

1、十五国风是怎么收集的?

《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

《礼记·王制》: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陈者,呈也。)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铎,皆以金为之,以木为舌则曰木铎,以金为舌则曰金铎也。)深入民间收集歌谣,把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风诗是《诗经》的精华。

2、《诗经》是总集吗?

鲁迅;《诗经》“是中国现存的最古的诗选”。

夏传才:称《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选集,当然比“总集”说比较准确一些。

《论语·子罕》: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逸诗98篇)

《史记》:3000余篇之说。

3、《诗经》的作者

司马迁《报任安书》: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秦风·渭阳》:秦康公送舅氏晋公子重耳回国即位。

《鄘风·载驰》:许穆夫人救卫。

《卫风·河广》:《毛诗序》:宋桓夫人,卫文公之妹,宋襄公之母。

《周南·关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周南·葛覃》:言告师氏。

《周南·卷耳》:酌彼金罍。酌彼兕觥。我马瘏矣,我仆痡矣。

结论:应该不是现代意义的民歌。

3、孔子与《诗经》

《史记·孔子世家》: “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删诗说)

《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 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正乐说)

孔子对《诗经》的贡献,在于保留了《诗》,而非删诗。孔子幸亏不是朱熹、王柏。

4、孔子论《诗》语录: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朱熹:此圣人教人读诗之法。

顾随:孔门诗法,《诗》之总论。

陶继新:选编《诗》之原则。

李泽厚《论语今读》:郑浩《论语集注要述》:古义邪即徐也。无虚徐,则心无她骛。盖言诗三百篇,无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徐之意。思,无实意。真诚,不虚假。正所谓“修辞立其诚” (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顾随:程子解释“思无邪”最好:“思无邪者,诚也。”“无邪”是正,不如说是直。

《易传》:修辞立其诚。

《文心雕龙》:古之人“为情而造文”,今之人“为文而造情”。为文而造情,岂能称之曰真实?(钱穆、李炳南等)

启功:“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就是说,唐以前的诗直接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如草木之生于大地,一任自然,故曰长。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年轻人为什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感发情志,可以观察事物,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博物与格物。《诗经》植物138种,动物(鸟兽鱼虫)近百种。

《诗经·陈风·东门之枌》: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诗经·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何晏《论语集解》:“兴,起也。修身当先学《诗》。”

这正是为学修身之次第。

赋、比、兴。

《论语·阳货》:子谓伯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孔子对伯鱼说:“你研读《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研读《周南》、《召南》,那就像面对墙壁而站着一样吧?”(《诗》乃经典,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不学则寸步难行,不能办公应事也。)

《毛诗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朱熹《诗集传序》:“唯《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以得性情之正。”

“诗之正经”。

“二南”对楚辞之影响。

《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诗礼堂。诗礼传家。

不学诗,无以言。李泽厚:不学《诗》,没法讲话。

《论语·子路》: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孔子说:“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走出门国办外交,不能独立应对;读得虽多,又有什么用呢?”

程子曰:穷经将以致用也。

宋代的郑樵说:“善学诗者,当取一二言为立身之本。南容三复,不过白圭;子路终身所诵,不过不忮不求。学诗至此,奚以多为?”清代诗经学大师方玉润《诗经原始》:“盖圣贤为学,身体力行,必有得乎心乃可谓之学。”先哲们强调什么?强调做,强调行, “行胜于言”,“学以致用”,是践行,是实践,落实到实践上。儒学是实学。古言:学止于行而已。

其实,诵《诗》学《诗》,格物致知,终为修身。那就是要“温柔敦厚”,就是“发而皆中节”,就是要达到为学修身的最高标准,做个“士君子”。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上博简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涉及篇目60篇(略)

《诗经·鄘风·墙有茨》: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讽刺卫国宫闱丑闻。

《孔子诗论》:“《墙有茨》,慎密而不知言。”不可妄言。

《易经》:“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不密则成害,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诗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典,是源头,是根脉。我们应该好好读读,也应领着我们的学生好好读读。

读的形式可以灵活:可读,可背,可吟,甚至可唱。

三、《诗经》里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这里,总书记强调了传统文化是根本,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割舍不断的联系。

今天讲《<诗经>里的家国情怀》,突出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的一个关键词:爱国。

我喜欢《诗经》,特别是《诗经》里书写家国情怀的诗章,常常读之激动不已。

且不说《黍离》所流露的故国之思,也不说《匪风》所倾注的怀乡之情,更不说我国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在《载驰》诗中表现的救国之举,单是《秦风·无衣》充溢的爱国情绪就足以感发我们,令我们嗟叹之咏歌之,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朗诵】现在我为大家朗诵这首诗。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里有几个词需要解释一下:

袍:古代的外衣,长衣。泽:古代的内衣,汗衣。袍泽,后指代军中同事,即战友。袍泽之谊,战友之间的友谊。戈、矛、戟、兵,都是进攻武器。甲,甲胄,防卫用的甲衣、头盔。行(háng ),行伍,五人为伍,五伍为行。行伍,军队编制。

大意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征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创作背景

这首《无衣》选自《诗经·秦风》,创作背景大致说来有三种意见:第一,认为《秦风·无衣》是讽刺秦君穷兵默武、崇尚军力的作品,如《毛诗序》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显然这种说法欠妥,因为我们读不出讽刺的意味,倒是赞美的情愫很浓。第二,认为《秦风·无衣》是秦哀公应楚臣申包胥之请,出兵救楚抗吴而作,是哀公征召秦民从军,士兵相约之歌。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京城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泪尽继之以血。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楚国因而得救。——这也是一则爱国故事,今不展开。第三,认为《秦风·无衣》是秦人攻逐犬戎时,战士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奋起抵御外侮的歌声。据今人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这首诗当在这一背景下产生。我赞同第三种说法。

【鉴赏】

这是一首战歌。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

大敌当前,秦地人民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奋起响应,一呼百诺,团结友爱,协同作战,共御外侮,表现出同仇敌忾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吟诵】

《诗经》里的家国情怀、爱国精神,不但直接滋养了后世文学,更涵育了后辈志士仁人的家国情怀。

大家体会其中那种激昂慷慨、上下同欲、同仇敌忾的爱国情绪。

听听这些壮语豪言:

屈原说:“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曹植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岑参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高适说:“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戴叔伦说:“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乃徐锡麟的心声;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乃秋瑾的壮志。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是青年周恩来的自我砥砺;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是陈毅元帅对儿女的深切叮咛。

这些,不都是《诗经》里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的延续吗!

恽代英在就义前,写下气吞山河的《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他还说过一句感人肺腑的话:“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多少革命先烈同恽代英一样,把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献给了革命事业。在他们身上都延续着《诗经》爱国主义的精神血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家国情怀的核心要义。在家尽孝,自不必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当如何为国尽忠?当下,我们已无须“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亦无须“捐躯赴国难,马革裹尸还”;而且我们也绝没有“无衣”的窘迫了。我们的祖国已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我们在这个衣食无忧的和平环境里当如何为国尽忠?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用实际行动回答的问题。

让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同心同德,“与子偕作”,共同书写爱国主义的壮丽篇章!

2020.1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907评论 6 50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987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298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586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633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488评论 1 30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275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176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19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19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932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655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265评论 3 32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871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994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095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884评论 2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