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很多都不愿同父亲呆在一起,他们往往是相对无言。我们总是发现父亲对儿子的评价不准,不是说儿子“呆”,就是说他“痴相”,以至儿子成就了事业或成了名人,他还是惊疑不信。——贾平凹
儿子在北方上班,父亲在南方的农村里种田种地。儿子在外面做什么工作,情况如何,他一概不知。也不是他不关心,只是儿子回家少,每次回来,他也张嘴问过,只是儿子讲完,父亲总是理解不了。
有那么多材料要写吗?天天坐在电脑前,晚上还要加班到那么晚?
儿子怎么向他解释呢?说是有形式主义的问题?有好纸上谈兵的毛病?还是文山会海的现象?唉,干脆以一句说出来你也不懂来搪塞了。
有人问起来你儿子在外面怎么样呀?父亲也回答不上来。
莫不是做大官,发大财了。没事的,我又不问你借钱。
这小子还能做大官发大财?能吃饱饭就不错了。老父亲笑着应和。他心里还真是这么想的。不要混不下去了,回来伸手向家里要钱就好。
儿子在外面很努力,也很争气。他不偷懒,不偷奸耍滑,他一直记得父亲从小说过的话,我们农村人最不惜的就是力气,多干一点没什么损失。
儿子不愿给农村人丢脸,不想被人背后指指点点,于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勤快,勤快,更勤快!
在单位得了奖励,他也默默藏在心里,不想拿出来炫耀。每天进步一点,他就满足了。村里人讲的衣锦还乡,这样的梦他以前也做过。不过现在,他有了认识上的改变,觉得还是低调的好,只要自己每天过得充实,那就够了。
他想起来一个故事,很是欢喜。一个上班的男人,平日里爱好写作,于是利用下班时间,奋笔疾书,写成了皇皇巨著,在网上算是赫赫有名。
结婚后,老婆问他有没有钱,他拿出来一张卡说,有啊!
有多少呀!
大概四千多万吧!
这四千多万便是那些著作的版税。而老婆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每日里平平无奇,只是有点特别的男人(不爱应酬爱待在房间里读书写字)竟然是一个大作家。
这个男人呢?出名后依然坚持写作,并未辞职,并未趁机大紫大红,而且低调,低调,低调过好自己的日子。
她既不晓得我工作的荣耀,我工作上的烦恼和苦闷也就不给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