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工班开会,工班长忽然问我们工作一年每个人都存下多少钱了,只有少数几个人说自己存下了两三万,绝大多数人都是支支吾吾地说不上一个数字,估计跟月光没什么区别。
为什么他会突然问我们这个问题呢?他说是因为工班里有个同事的父亲打电话打到他那儿去了,问那个同事平常都在干什么,为什么工作了一年钱都没有存下来。那个同事大家也都知道,平常就比较喜欢捣鼓数码这块的东西,钱都花在它们上面了。
然后他就顺势开会的时候问了我们一嘴,发现原来我们这么多人都是月光之后他就跟我们说,工作第一年可以不存钱,但未来是一定要有存钱意识的。对于这句话我是十分认同的。
昨天下午正好又发工资了,拿到手5000多块钱,看着好像还不错,可把手上的信用卡花呗什么的还一还就没剩什么钱了,感觉每个月拿工资就是为了拿来换欠款用的,欠款还完又继续用信用卡,然后发了工资再把款还上,一直循环往复。
主要是现在这些借款软件太发达了,有时候用着那个钱就感觉钱不像钱一样,很容易就超前消费了。当然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年轻人的消费理念不同于上一辈了,上一辈都比较省吃俭用,到了我们这一辈就是及时行乐了,自己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我并没有觉得这个理念有什么问题,尤其是对于刚步入社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毕竟绝大多数人在前十多年的学生时代可支配的金钱是没有多少的,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能通过慢慢攒钱或者自己出去找兼职赚外快才能买下来。
所以大学毕业刚开始工作之后赚了钱来满足自己之前想要却没得到的东西是很正常的一个事儿,好歹这也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嘛。
我还记得我在领到第一个月3000块工资的时候就给自己买了一个1800块的耳机,就留1200块交房租加吃饭及各种日常开销。当时我爸妈听到我花了大半个月工资去买了一副耳机后差点骂我一顿,说我浪费钱。那我肯定不这样觉得,我之前从没有体验过降噪耳机,花钱买个体验怎么了?再说这贵的东西的确是有贵的东西的道理,千元耳机就是比百元耳机要好用。
我有一个同事,在大学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猫,但奈何大学宿舍养不了,再加上确实经济条件不够,就一直等到工作,去年11月的时候,他身上仅有2000块钱,结果他就花了2000块钱买一只猫,剩下猫粮笼子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他都是借钱才买上的。当然这点我是不提倡的,要消费可以,但是尽量要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借钱买属实是没必要了。
还有一个同事,喜欢玩游戏,大学的时候家里给买了一个笔记本电脑玩游戏,大学的时候还玩的好好的,现在赚钱了就觉得笔记本打起来不舒服了,花了几个月攒下的两万块给自己配了一台台式电脑,然后现在笔记本电脑就放那儿吃灰了。
还有很多很多,买手机的买手机,买机车的买机车,买相机的买相机,每个人都有自己中意的东西,为自己的喜欢买单当然是没什么的,如果钱挣来连自己一些想要的东西都不买,那这个钱挣来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我并不是鼓吹年轻人去毫无节制的消费,我只是说工作第一年的年轻人完全可以把所有的工资都拿来为自己消费,为自己的喜欢买单,只要自己能够养的活自己就够了,不必想其他太多的东西。可是却不能一直这样,放纵一年已经足够了。在未来的生活中还是要学会攒钱的,因为钱是我们面对各种情况的底气。
我前几天晚上躺在床上刷朋友圈时刷到了一个毕业后就未曾联系过的高中同学发了条水滴筹的消息,是关于她父亲的,她父亲的肝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急需进行肝移植手术,目前住在ICU里每天都要花费一万多块钱。
她们家里的具体情况我并不了解,我只看到她们的筹款在 50万,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一下子要凑出来也并非易事,如果不是真的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我想不至于在网上求助的。我没有什么大的能力,念在同学一场的份上我捐了 100元,也算是尽些绵薄之力罢了。
捐完钱后我忽然就意识到了存钱真的很重要。因为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个先来,手里能握着一份钱,便能多一份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的勇气吧。虽说要为自己的喜欢买单,但再怎么样以后每个月多多少少存点还是很有必要的,不为别的,只为这个钱可以让你在末来更有勇气地去面对生活。未来难以预见,我们能做的只是未雨绸缪。
所以第一年可以不存钱,以后还是一定要存钱的,毕竟以后我们就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而我们现在有的东西也都是父母当时一点一点为我们省出来的。我们也要为了以后去做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