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初中时,学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语文老师为了让我们记住这首词,就给我们循环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以至于我现在看到这首词,脑海里都在循环那首哀婉动人的歌曲,但也只知道这首词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高中时,学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仅仅知道其创作背景,却不理解苏东坡在创作这首“古今绝唱”时,其怀才不遇的忧愤之情。
那个时候,我不理解苏东坡,对他最肤浅的感受的就是:大神的诗词,肯定会考,背就完了。
直到今天,翻开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才让我开始去认识苏东坡这个人。不过,也只是冰山的一角。
001有青云之志的苏东坡
苏东坡八九岁时,其母亲程氏教他读《后汉书》的《范滂传》,提到后汉时期宦官把持朝政,民不聊生。范滂等有志青年不畏强权,直言上书给天子,弹劾宦官。然后后来却招致祸端,引来奸臣的逮捕。
苏东坡看到这里,对母亲程氏说到:“我长大后也想做像范滂这样的人,您愿意吗?”
八九岁的孩童,却已经拥有青云之志,这就是苏东坡。
002年少有为的苏东坡
苏东坡快20岁时,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乡眉山,和父亲和弟弟前往汴京参加科考。当时,欧阳修是本次科考的主考官,也是北宋文坛的领袖。
欧阳修在阅卷时,阅读到一篇文风质朴的文章,禁不住拍案叫好,打算将此文作者取为第一。但欧阳修以为这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文章,为了避免被人戳脊梁骨,只好忍痛给此文判了第二名。
有一次,欧阳修颇动真情地说:“三十年后,没有人会记住我,就是因为有子瞻(苏轼)这个人啊。”
年纪轻轻便才华横溢,被文坛领袖赏识,这就是苏东坡。
003年少“猖狂”的苏东坡
陈太守与苏东坡是同乡,二人常因政见上的分歧而闹得不欢而散。
有次陈太守在其公馆附近建了一座“凌虚台”,于是邀请苏东坡作一篇《凌虚台记》。苏东坡觉得这是一次“报仇雪恨”的机会,在这篇《凌虚台记》中描述了许多历史上有名的亭台楼阁在历经数世之后都会化为废墟的“丧气话”,借以讽刺陈太守的凌虚台。
苏本以为自己的这些话会“气死”这个老头子,但没想到老头子的肚量大到直接让下属原封不动地刻在凌虚台的石碑上。
这反倒让苏东坡很不好意思。
年少“猖狂”,这就是苏东坡。
004斜杠男神苏东坡
在宋代的诗词领域,他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在豪放词界,他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散文方面,他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在绘画上,他是“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
他是斜杠男神,他也是全民偶像。
005豪放旷达的苏东坡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被称为“百姓之友”的苏东坡,和尚道士,贩夫走卒,歌妓名伶,没有他不能聊的人。
如此的豪放旷达,这就是苏东坡。
006为民办事苏“青天”
苏东坡刚到徐州任太守时,黄河就开始发大水,徐州几乎被淹没。为了抗洪,苏东坡和官兵一起建立防水工程,守了45天后终于将洪水守退。不仅如此,他还上书让朝廷拨款,为徐州修筑了更加坚固的城防工事。
而在其他地区譬如密州、湖州、杭州、扬州等地担任太守时,他一直都踏踏实实地为民办事,深受百姓的喜爱。
这也是苏东坡。
007吃货本性苏东坡
苏东坡在《字题金山画像》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如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东坡在文学和艺术上均有着很高成就,但他一生坎坷,仕途不顺,黄州惠州儋州,从北到南,越贬越远,越走越荒。
但官场的失意,并未摧毁苏东坡,反倒激励着苏东坡写下了许多惊世名篇。更有趣的是,苏东坡还暴露了吃货的本性,走到哪吃到哪。
在黄州,苏东坡发明了东坡肉,写下了《猪肉颂》;
在惠州,苏东坡爱上了荔枝,写下了《惠州一绝》;
在儋州,苏东坡迷上了生蚝,写下了《食蚝》。
这也是苏东坡。
008“锱铢必较”苏东坡
苏东坡初到黄州,俸禄减少许多,多亏朋友的救济,给他弄来了五十亩的荒地。但生活也依旧困顿,大手大脚的苏东坡开始精于算计。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开支,他将一年所需要的开销大致算出来,分为12份,每月一份。再将每月的一份分为30小份,每天用一小份,并将这每天的一小份挂在房梁上。
“锱铢必较”的可爱,这也是苏东坡。
009与人为善苏东坡
苏东坡在临终前,对守在床边的三个儿子说:“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狱。”
他一生都与人为善,但有时候却不能得到他人善待。但即使如此,他也总能一笑置之。
这个善良过分的人,亦是苏东坡。
010苏东坡此生
回顾苏东坡这一生,意气风发有之,失意被贬也有之,但他无论在什么境遇之下,他总能活在当下,初心不改,还活成了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人生风雨逍遥,他自一路逍遥。
难怪说: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