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而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
可谁会是谁的救世主
谁又会是谁的摆渡人
我想崔斯坦就是迪伦自己吧,站在十六岁的端口,让处于懵懂和叛逆的迪伦找寻真真的生路,在荒原这个地狱和天堂两个世界的中间地带,去穿过属于她的荒原,并无可奈何的接受自己已经死去的真相。荒原里无时无刻都潜伏着奇怪的生物,它们是魔鬼,是食腐者、恶鬼,它们肆意抓住穿过路上的孤魂,完事后你就会成为它们中的一员——阴险邪恶、饥肠辘辘、举止疯狂的黑烟恶魔。
从以为自己是事故中的唯一幸存者到被告知自己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她最后只是问:“我是死了吗?”最终承认事实她反而如释负重,她再也见不到母亲琼和最好的朋友凯蒂了,再也不能和父亲见面,享受他们本该有的天伦之乐,再也不能进入职场、结婚生子……木已成舟,不可更改……
第二遍看 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才看完chapter 8就思绪不断,难以忍受的想要写一写什么。难道死亡就真的只意味着久久的睡着世事再与你无关吗?我想不是的,“置于死地而后生” 站在十六岁这个人生的过度路口,我们面对的是前十六年里模范似的循规蹈矩的生活模式,父母教你什么是礼貌怎样才是懂事,老师教你如何写字如何造一个拿高分的比喻句,你远看着所处城市里的人文道德风情,你没有遇见过大灾大难也没有被什么诱导伤害过,可是,如果你足够爱自己,你就应该让十六岁的自己“死”一次,去摆渡自己穿过自己的荒原不是吗?我很佩服迪伦那句确定事实的问:“我是死了吗”,生活中何尝不是,真真的接受自己然后再鼓足勇气去对抗恶魔,去分辨那些色彩艳丽的诱惑那些伪装包裹的人心,保护着自己的净土不被侵染难道不是这一生的意义吗?常常听有人说,“我不愿变成少年时讨厌的模样”,而你这被自己讨厌的模样都是自己打造出来的,你没有意识到处事判断力的重要性和事后选择权的关键性,而这些都基于你是否正确看待自己接受自己……
路很颠簸,碎石很多山高崎岖。愿你找到自己,而后遇到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