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骆长珊今天是2017年1月8日,今天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47篇。
学习医学三载有余,却总是不得其门。感觉还一直是个门外汉。也曾彷徨,但是内心对中医神奇效果与原理一直坚定不移!
我查了各方面的资料最后自己总结了中医的一些困境。
一 基础不足
(1) 中医、中药的基础科研不足。1979年,中医泰斗吕炳奎在中西医结合座谈会上曾说,卫生科研经费97%都给了西医药,给中医药的3%中,97%给了中西医结合,真正的中医科研拿不到经费。尽管这是1979年的数据,但近二十多年来,情况并没有多少改变。
(2)其二,资源渐生不足。
(3)中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弱。
(4)中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与品牌意识不强、中医诊疗工具品牌知名度低。青蒿素和针灸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 人才不足,诊治能力退化
中医、中药的职业人员中,优秀人才和后备人才严重不足。
据有关资料,目前全国名老中医不过几百名,有成就、有造诣的优秀中青年人才不过几千名,执业中药师所占比重不多,且能够在药学一线的更是不多。无疑,这是制约未来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所在。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医人才的后继乏力与中医诊治能力的严重褪化
三 中药炮制技术的大量失密、中医药工的大量流失,中药饮片的炮制技术是中药的核心。
目前,我国中药炮制行业已经后继无人,原有的传承体系已经逐渐解体。一位炮制权威专家说,“国内现在中药炮制方面的专家大概就是40多个”。上世纪90年代在庐山召开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有人将他们称为“熊猫队”,中药制药界人士称,现在更缺乏的是老药工,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老药工出现断层。而另一情况是,由于国内中药环境的恶化并为自己的生存计,很多老药工不得不转向一些大型的外资、合资企业,技术流失明显。
四 中医药事业没有“独立人格”
当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没有独立的人格,主要体现在——中医药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与中西医给合的基础上,没有结合就没有中医药的独立存在空间。具体表现为:
(1)中医教育畸形
中医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重大缺陷,中医学课程的比重日益减少。与此同时,历来被中医大家所重视的中医经典却不断被删减,甚至成为选修课。并将中医、中药设为两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医不识药,药不懂医,如此割裂水乳交融的中医药学,结果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上的“残废”,中医、中药都难以充分发展,即使维持原有水平都成问题。
中医高等院校采取了西医高等院校的教育方式,而失去了中医教育的特点、违背了中医成才的规律。”
(2)中医从业资格与医师考核畸形化
多年来,全国许多省份均未组织开展师承人员的考试项目,许多民间中医求证无门,有的只能改行,有的则仍在“非法行医”,随时有被查处和被医政部门某些恶劣官员敲诈的危险。而且,目前民间中医职业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不利于人才的选拔。且考试形式固定,考试内容刻板,某病某证型只能用教材上列举的某一个方,丝毫没有顾及中医临床运用的灵活性和复杂性。而且现在对民间中医行医权力范围和治疗手段限制太死,这也不利于中医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3)中医现代化之路令中医药被迫削足适履
以西医标准评判中医,贬低甚至否认中医成果,非要经西医认可中医的疗效和科研成果才算数,是造成目前中医药尴尬的重要原因。中医西医拥有不同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各有一套临床方法与评判标准,两者基本无法兼容。硬要“削足适履”,中医药只能是走下坡路。
其实古时的中医医家就有人提出“古方不能尽后人之病,后人不得尽泥古人之法”的道理,“变则通,通则久”中医的现状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境地。不然他的服务功能只会越来越低,最终被时代进步的大潮淹没。
面对这样的现状,自己也是哀哉痛哉,只能好好学习中医,每天多读点古籍。我学好了将来教给自己的娃娃。让中医有个传承发扬吧。